最近,英语文学圈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还算有点兴味的事。或可充当茶余饭后的谈资。

澳大利亚有位作家,名叫John Hughes——不是美国好莱坞同名的编剧,是澳洲的严肃文学作家。

这位老哥最新的小说叫The Dogs。出版之后,虽然读者反响一般,但是在搞文学评论的圈子里,口碑不错。被学者提名了澳大利亚很重要的文学奖项——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

一入围文学奖,关注的人就多了。结果有文学界的人士就发现,诶,你这小说有好几段我怎么似曾相识呢……

后来经辨认,他们发现,The Dogs的部分段落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二战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相似。

这一事件经报道后,又有其他人指出,The Dogs疑似与《了不起的盖茨比》《安娜·卡列尼娜》《西线无战事》等作品存在多处相似。

澳大利亚《卫报》刊发了John Hughes的自辩文章。Hughes拒绝接受指控,声称这是一种“写作拼贴”(Writing Collage)技巧。并进一步提出“很少有作家不这样做”。该文一经刊发,即引发大量争议。

Hughes的大概意思:我也不傻,要抄也抄没什么名气的作品啊。引用和模仿当代诺贝尔奖的作品,以及《了不起的盖茨比》、《安娜·卡列尼娜》《西线无战事》……说明我从一开始就不是做鬼祟的勾当。我的意图是与大师和经典作品进行交互与对话。T.S.艾略特的《荒原》是现代主义经典,也是一部其它作品的“话语集”。你们怎么不说艾略特抄袭呢?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拿了什么,而是你用它做什么。”

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创意写作课程讲师Tom Doig反驳说:“至少,人家艾略特写了脚注。”

个人看法。一开始,我其实赞同Hughes的说法。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注释。如果一个作家让笔下的角色说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就算没有注释,也没道理说他在抄袭莎士比亚吧……

但后来看到了调色板。感觉这位Hughes老兄是有点问题。用作品和作品对话,引用经典文本的内容,一般引用或拼接的,都是像“to be or not bo be”这样的对话/独白内容,或者是原作者思想的陈述。同时,为了让读者能够看出来这处是“别人的”东西,一般不会改写句子(如果读者看不出来,那不就失去了和经典作品进行交互与对话的意义了吗)。而这位Hughes则不同,他引用的是大量的环境描写,同时还会修改语句。

捎带一提,国内网文圈曾经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情。某位大神级网文作者,被指作品里的大量服饰描写,复制自《红楼梦》。关于这种算不算抄袭,当时也打了不少口水仗。

朱军有何看法?

参考

https://theconversation.com/plagiarism-john-hughes-the-dogs-and-the-ethical-responsibilities-of-the-novelist-185386

[ 广告 ]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赞一个 (18)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