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翅甲虫如何横渡大洋

东太平洋绝大多数的岛屿上都有着球背象鼻虫的踪迹。它们要是会飞,倒也不足为奇了。问题就在于它们并不会飞。所以,象鼻虫为何分布如此之广很大程度上还是个谜。但台湾“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黄文三(音)认为,他已经解开了谜题。

这类象鼻虫壳内都有一个微型气囊,可以借助它浮在水面上。1923年起,有种理论推测这种甲虫是利用漂流迁徙。黄博士注意到这个假设从未得到验证,于是开始研究起了象鼻虫。不过黄博士在美国实验生物大会上表示,象鼻虫并不能适应在海水中漂流。因为经过试验,57只成虫均于两日内死亡,所以象鼻虫成虫并不能适应海上的漂泊流浪。

但这不代表象鼻虫幼虫就不是优秀的水手。这类象鼻虫有在植物果实内排卵的习惯。这种生在红树林中的树被称为“毒鱼木”。这样的繁衍方式与椰子很是相似。椰果坠入海洋中,漂流到遥远的海滩上生根发芽。椰子坚硬厚实的外壳足以在旅途中抵御捕食者。鱼毒木的果实同样能够防止饥饿海洋生物的吞食。但树如其名,它们保护果实靠的是特殊的化学成分。

鉴于象鼻虫与鱼毒木的特殊关系,黄博士猜想,象鼻虫幼虫如果藏在毒鱼木果实里,也许能够在大洋中存活。经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象鼻虫幼虫能够耐受盐水环境。共有18只带幼虫的果实被投放入海中,其中有2只存活了6天。并且这些幼虫发育成了健康、成熟的成虫。

十八分之二的6天存活率似乎微不足道。但黄博士表示,这一数据便于为象鼻虫的海岛移殖提供支持。例如,他观察到源自菲律宾、越过日本直至太平洋的黑潮速度迅猛,果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实现日行90千米。而菲律宾最北部的岛屿与日本最南端的岛屿仅仅相隔400千米,幼虫在这个范围内的持续性迁徙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会飞的甲虫如何在岛屿间高效地来来回回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本文译自 The Economist,由 Longinus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6)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