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社交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
Credit:锐景创意

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会之间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导致抑郁和孤独感的增加。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大学生三周,请他们每晚发送一次手机电池的使用情况(用来表明他们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实验组的学生被要求花在Facebook,Instagram和Snapchat等社交平台上的时间每天、每个不得超过十分钟(也就是一天内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总共不超过半个小时)。对照组则无需改变他们日常的使用时间。研究人员发现学生们的“错失恐惧症”(FOMO:fear of missing out)和焦虑感都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因为实验三周里的自我控制。似乎只要意识到自己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就会帮助控制和减少对错过他人“动态”的焦虑感。但有趣的是,实验组的学生们在三周后孤独感和焦虑感还是会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这一发现令人大开眼界,许多研究都表明了社交媒体的使用与消极的心理症状的关系,这种消极症状包括抑郁、焦虑、孤独、甚至会导致自杀的一些心理问题。消极心理状态与社交媒体的使用的关系在那些重度社交媒体使用者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虽然研究人员一直在收集体现其相关性方面的数据,但仍然还不明确:是不是那些本身就感到沮丧和孤单的人更倾向于寻求社交媒体的慰藉,从而导致他们使用得更多?还是社交媒体的使用会直接导致人的负面情绪呢?这项研究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初步证据。

为什么社交媒体让我们感到孤单?

在研究社交媒体导致消极情绪时,问题来了:为什么?为什么使用社交媒体会导致这些问题?难道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和加强与他人间的联系么?看看周围每个人都在使用着的社交软件,毫无疑问我们的联系确实是更紧密了,但是这些“在线”联系似乎并没有使我们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在每天使用社交媒体几个小时而忽视了面对面的交流后,人们反映会感到更加空虚和被孤立。当人们麻木的翻看着“某圈”、“某空间”时,他们会拿自己去与他人比较,这就会导致嫉妒、被排斥,还会因为怕错过什么“大事儿”导致“错失恐惧症”。更值得关注的是,对于那些自我认识形成期的青少年,他们该形成的真实的自我意识会被“讨好人格”所破坏,而用积攒下来的“好友”和“粉丝”的数量来衡量自己的价值。长此以往,他们会沉浸于“虚拟社交”中,而恐惧那些对身心有益的现实中的社交活动。最终,很多使用者反映,社交媒体剥夺了他们的睡眠时间,而睡眠时间的减少又会导致更差的心理状况。

虽然这些发现对那些青少年的家长们不是个好消息,对于那些沉溺于社交媒体的个体,这项研究的结果会在某些方面对你有所助益,你无须通过快速戒掉社交媒体和抛弃手机来让自己恢复正常,这种“禁欲”式的方法在当代社会里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研究表明,人们更应该注意的是社交媒体的使用方式。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八种方式:

1.刻意控制“访问”社交媒体的时间,不要让自己时刻沉浸其中,把各种平台当成是你要去“访问”的地方。刻意的定一个“访问时间”、“访问时长”和“回家时间”。虽然研究建议人们应当把这个时间控制在每天30分钟以内,但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还是要关注你对“访问”的渴望,关注你想要的“访问时长”,然后“结束访问”回到日常生活中来。

2.关闭“通知”和程序,在下次“访问”之前就不要再去想它了。收到消息通知而不去查看那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干脆设置成关闭“通知”,省得被消息“馋着”自己。如果是在电脑上的话就关闭网页。如果你总被提示音打断的话,是很难专心去做该做的事儿的。

3.主动的参与到网络社交中,而不要只是被动的接收信息。一些研究证明,那些被动的接受平台上的信息的人,比那些积极参加到网络社交中的人(比如发表评论、点“赞”或者“转发分享”)更容易收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所以当访问社交媒体时,有意识的去尝试与他人的互动吧。

4.限制所使用的社交平台的数量。一些研究表明,使用越多的社交平台,就越容易沮丧和焦虑。实际上,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所使用的社交平台数量与心理问题的关联性要高于在平台上面花的时间。

5.睡前一小时不要碰电子设备。导致心理问题的睡眠缺乏与使用社交媒体有关,原因有二:一个是因为电子设备的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产生。其二,许多人反映说睡前查看社交媒体的时间比他们自己计划的要长的多,不知不觉中睡眠时间就被侵占了。这对青少年的危害也更大。

6.增加面对面的交流。花时间与你关心的人在一起比互发消息对心理健康要好得多。研究表明,当你使用社交媒体去促进有面对面交流的朋友们的关系时,它似乎就不会对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相比之下,那些主要通过社交媒体与人互动的人(特别是与那些他们从没见过的人),这种互动反而会激发负面情绪,使人感到更加孤独。

7.多参与现实世界中的活动。从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广泛普及以来,调查显示青少年外出与朋友玩耍、看电影、读书看报或者参加社交活动的次数要少得多。而较少参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的青少年会表现得更加消极和焦虑。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要帮助你的孩子找到一个“屏幕外”的兴趣。如果你是个成年人,想想你在拥有第一部智能手机前的爱好,放下手机,投入到那曾经的爱好中去。

8.认真聆听,全心全意的陪伴。与他人在一起时,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一边,与你的眼前人共度美好时光。保持目光接触,聆听他们的声音。对感兴趣的“点”提出问题,增进交流,对方也会感受到你的投入,这是我们能送给身边的人最好的礼物。

上述的方法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太“小儿科”了,对一些人则可能太“理想主义”,但不管是各种研究还是我们自身的感受,我们都能意识到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越多,我们的情绪和各种关系就可能会越糟。不管是科学还是现实都已经告诉了我们哪些是有益的,比如与关心的人面对面的交流、运动、良好的睡眠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我们可以慢慢减少“下拉”的次数,这样也许会使我们感受到与他人和生活更紧密的联系。

本文译自 psychologytoday,由 行走的五花肉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11)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