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皮克斯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电影中,快乐、悲伤、恐惧、厌恶、愤怒是女主角莱利脑内的五种情绪司令官,也是《头脑特工队》定义的五种基本情绪。

电影虽广受好评,但导演皮特 · 道克特后来承认,他一直后悔没再多加一种情绪进去:幸灾乐祸(德语:Schadenfreude)。

Schadenfreude在德语中字面意思是:伤害的快乐,是指人们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得的“特殊的快感”。在你知道某个名人的事业毁于一旦时,或者是一个穷凶恶极的罪犯终于落网,又或者是你的竞争对手失败了,你大概都会有这种感觉。

心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表达以及研究这种特殊情绪,但它涉及的范围实在太广了,想要将这些情况一概而论实属不易。这也是目前我和我的同事们正在研究的事。

幸灾乐祸的多面性

这对所有研究Schadenfreude的人们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克服的挑战,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的人认为可以将这种情绪与其他类似的社会心理做类比,所以他们开始研究“嫉妒”“憎恶”等情绪与“幸灾乐祸”之间的联系。另一部分人则想通过正义或是公平这个视角来看待问题,看看究竟哪些受灾之人是不是罪有应得。最新的研究组却认为,这是由组间动力(Intergroup dynamics)产生的,即某个群体会从群体之外的个人的痛苦中获得快感。
我们认为,每一种定义,都是有一定根源的。

情绪的蔓延

或许《头脑特工队》的导演之所以没把这种情绪加入,就是觉得这种情感对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太困难了。但事实上,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了。比如一个四岁的孩子,发现一个之前曾破坏他人玩具的孩子摔了一跤或者掉进了泥坑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个2岁的孩子会因其他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的开心而嫉妒,因别人遇到了麻烦而开心;7岁的孩子更希望打败竞争对手而独自站在领奖台上,而不是“双赢”。

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9个月大的婴儿观察木偶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有的木偶与婴儿的口味喜好相同,有的木偶则有另外的喜好。他们发现,相比与乐于分享食物的木偶来说,婴儿会更喜欢看到那些破坏别人食物的木偶受伤。

综上所述

总之,幸灾乐祸仿佛就是我们人性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我和其他心理学家利林·菲尔德、菲利普·洛克特都想知道,这些差异究竟能否统一。最后我们一致认为,把这种幸灾乐祸看成是非人性化的一种行为:一个人以非人的眼光看待另一个人。

当大多数人听到这个词时,心里一定会把它与如下行为联系在一起:无人性、残暴酷刑、战场、种族主义。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常常会以更人性化的眼光看待自己所处群体,对待此群体之外,都略微有点“非人性化”。我们认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越感到同情,就越不可能在这个人受伤时感到幸灾乐祸。所以,在面对此群体之外时,比如你的竞争对手或者某个罪犯,你就可能正在以不那么人性化的眼光在看待别人了;毕竟只有这样,社会才公平,才善恶终有轮回嘛。

但此假设还没有经受彻底的验证,最后我们还会将此情绪的多个方面、多种起源综合考察。
把“幸灾乐祸”和“非人性化”扯上关系似乎有点黑暗了,尤其是当幸灾乐祸还是一种如此常见的情感。但事实便是如此,“非人性化”就是如此普遍,甚至比你以为的还要多。我相信,你看到别人失败时,内心一定窃喜过。

本文译自 medicalxpress,由 Imagine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6)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