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研究表明,社会交往使人更快乐,但确切地说,是哪一种交往呢?与岳母度过一个煎熬的下午和与好朋友一起喝酒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一个“酒肉朋友”只在你快乐的时候支持你。

最近,一项研究致力于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究竟会找谁做伴。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本月的《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当我们很愉快时,我们倾向于寻找的人不是朋友,而是陌生人。

该研究在一个月内观察了3万多人的情绪和社交活动,其中大多数是法国人。这些数据是通过一款名为58秒的应用程序收集的。这款应用会在一天的不同时间给参与者发短信,让他们反馈自己的感受、正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研究人员随后观察了参与者们的快乐情绪与他们几个小时后愿意与谁相处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互动对他们情绪的影响。为了研究不同陪伴(包括朋友、亲戚和陌生人)的影响,研究人员尽量排除了自然导致参与者幸福感波动的事件,比如早起,以及参与者正在做的事情。(毕竟,不管谁和你一起去,徒步旅行可能会比开会更开心。)

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交往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循环:特定的情感会让你寻找特定类型的人,这些人要么让你情绪高涨,要么让你情绪低落,让你再去寻找不同类型的人。总体而言,研究中最快乐的参与者确实花了更多的时间与他人相处。但是当他们快乐的时候,参与者更有可能去和陌生人呆在一起——这样做会降低他们的快乐感。与此同时,当参与者感到悲伤,他们之后更有可能与朋友、孩子或兄弟姐妹们一起。然后他们就变得更开心了。

该研究的作者解释了结果的含义:如果一个人在周六中午特别不开心,与一个中午特别开心的人相比,这个人下午去见朋友的可能性几乎翻倍。与此同时,那个特别开心的人下午与陌生人互动的几率会提升20%。这些行为可能会相互促进,当陌生人使你感到不舒服、不开心,亲密的朋友又让你得到鼓励,于是你又渴望和更多的陌生人交往。

这个结果并不100%符合每个人的经历。这项研究只显示了相关性,而没有因果关系,作者承认,结果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例如,当人们知道他们很快就要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他们可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自己打气,让自己变得更外向。

但是,如果未来的研究支持这一结论,它就能说明我们的情绪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的。从本质上讲,快乐和不快乐都能促进社交,但显然它们的目的不同。当人们感到不开心时,他们更倾向于与能使他感到开心的人在一起,比如好朋友或兄弟姐妹。他们熟悉你的为人,可以让你跳过不必要的解释,专注于手头的问题,而且你也知道他们会站在你这边。

另一方面,当人们快乐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去享受一些孤独,或者忍受建立社交的不适感。如果你正感觉良好,你就可以更好地忍受尴尬的闲聊或一系列类似面试的问题。

马克西姆·塔奎特(maximme Taquet)是这项研究的作者之一,也是牛津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员。他说,在未来,研究焦虑和抑郁的人的社交是否有不同的模式可能会很有趣。根据他的研究,如果一个已经抑郁的人正在做一件使他更不快乐的事——比如和陌生人呆在一起——这可能会使这个人的情绪进一步恶化。这或许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会抑郁。

还有几种科学理论可以解释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其一是“机会性享乐假说”hedonic opportunism hypothesis认为不管我们的心情如何,我们总是想让自己更开心。另一个是"显著性享乐假说"hedonic salience hypothesis认为我们在感到特别高兴或悲伤的时候会试着让自己感觉更好,但当我们感觉平淡无奇的时候,我们就会做一些不那么愉快但却必要的活动,比如家务。

这项新研究,算是“灵活性享乐假说”,认为人们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来考虑不同事件的优先级。当我们感觉不好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再次感觉良好。但当我们感到开心时,我们更有可能为了实现长期目标,比如建立人际关系或结交新朋友,而牺牲一些现有的舒适。我们可以用快乐的能量去接触新的人。这些陌生人,反过来,可能成为我们日后心情糟糕时所依赖的朋友。

本文译自 The Atlantic,由 Mork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1)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