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曾被视为未来希望,但如今的现实却是乌托邦的破灭。经济不平等、环境代价、信息垄断成了主旋律。

小时候,人们对科技充满期待。未来看起来无比美好:媒体描绘的未来世界中,科技让生活更舒适,工作更轻松,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减少麻烦,拥有更炫酷的设计和更优质的材料。广告描绘出一个明亮的未来,光鲜的机器人、闪烁的数据中心,还有像赛博格一样的“人类升级”形象——那是一个充满知识、连接、高效与轻松的时代。我们不用考虑这些东西是如何制造的、会让谁失业、如何盈利、坏了怎么修、怎么回收、需要多少能源或稀有金属。它们只是“很酷”而已。

然后,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来了。一切工具融为一体,方便极了!我们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录音、拍照,甚至是上网和获取教育资源,哪怕是贫困地区的人也能享受到。彼时,有一种普遍观点——或者是被科技公司在访谈和宣传中灌输的——那就是这些技术会让社会更好,为人类带来巨大进步。

科技的互联被认为是加速知识共享、开启新知识时代的钥匙。人人都可以在线上创造并分享内容,甚至一夜成名,无需经纪人、导演或唱片公司。这种“拉起靴带自救”的理念如火如荼,成为跨越地理界限的“美国梦”。科技似乎让人们更富有、拥有更多闲暇时间,能够实现阶级跨越和经济自由。同时,社交媒体被宣传为新闻和纪录片之外的“真实”渠道,让更多被忽略的事件得以记录和传播。还有人乐观地认为,它能大幅减少甚至消除种族歧视,因为全球互联将帮助人们认识到“他者”并不可怕。

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景成真了吗?

科技公司依然在用这样的形象包装自己:让祖父母与家人视频通话;帮助学生完成作业;邻里通过平台组织活动;增强家庭生活的工具。但仔细想想,这些其实都很反乌托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清:这些营销手段与现实脱节,那些广告中描绘的“用AI为孩子写信”的画面,既不可爱也无创新,甚至不值得追求。

当然,互联网和科技确实带来了某些优势:它促进了政治知识的传播、抵抗政府审查、让更多素未谋面的人相遇并改变彼此的生活,丰富了知识获取渠道,甚至为身心障碍者提供了更多社交选项。但这些积极的影响正在被更大的负面趋势所掩盖。

知识共享的理想正在被侵蚀。 Wikipedia和YouTube等仍在帮助教育普及,但许多独立博客和论坛正在消亡,搜索引擎对它们的优先级也越来越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内容被登录墙阻挡。与此同时,虚假信息泛滥,人工智能工具的“幻觉”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这种“后真相时代”不再关心事实本身,而是由权力和金钱来定义“真相”。

互联网经济的诱惑却带来了另一面: 人们确实通过网络致富,但往往是那些被指控或定罪的人,例如性骚扰、虐待员工、偷税漏税的犯罪者。为了吸引注意力,他们发布令人反感的内容:暴力、煽动愤怒、恶作剧、炫耀消费等等。这种经济模式放大了人性的阴暗面——一切都为了名利。

教育资源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免费获取。 科学数据和深度分析被付费墙挡住,而煽动性和诱导愤怒的内容却免费提供。人们甚至难以负担日常所需的食物,又何谈花大价钱购买课程?

至于种族歧视和偏见的消除,现实变得更加糟糕。人们的观点更极化,网络充满仇恨言论,弱势群体屡屡被网络暴力驱逐。科技的可持续性问题也更严峻:从生产、修复到资源消耗,这些问题不可忽视。科技公司不仅未能兑现承诺,反而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科技乌托邦的梦,彻底破碎了。科技巨头及其背后的资本家支持的价值观和政治议程,与他们宣传的愿景背道而驰。不要再被误导了,不要继续将金钱、时间和数据投入其中。他们不会带我们走向承诺中的美好未来。

本文译自 avas blog,由 BALI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15)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