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io9

我们知道,有些时候人会梦游和说梦话,我们也知道,太久不睡觉,人会迷迷糊糊、开始犯错,但是,这些行为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在今天发行的《自然》杂志中,就有这样一份研究,通过电极测量小鼠在被长期剥夺睡眠的情况下大脑皮层神经元的状态,结论则是——虽然表面上醒着,但皮层中有许多神经元早就已经“酣然入睡”。

[-]
可怜的小鼠,研究结束了,好好休息一下吧。

当然,威斯康星大学的神经学家Giulio Tononi和他的同事们并非用强光、噪声之类的东西来阻止小鼠入眠,他们所做的仅仅是经常拿出些新玩意儿吸引小鼠们的注意力,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就忘记睡觉了。而在一段时间的睡眠剥夺之后,再去让小鼠们进行各种复杂的任务,观察到的大脑活动就很有价值了:被迫醒着时,运动皮层(motor cortex)和顶叶皮层(parietal cortex)中的神经元纷纷“关闭”,其数量介于正常睡眠和正常清醒状态之间。

[-]
左:运动皮层 右:顶叶皮层 上中下:清醒时、睡眠时、强迫清醒时

虽然人们早就知道“睡眠”并不意味着大脑全部停工(做梦就是大脑的活动呗),保持清醒的状态休息在动物王国也并不罕见——鱼类需要时刻保持运动状态所以永远不会“彻底睡着”,而海豚的睡眠是左右半脑进行“轮休”——但在小鼠这样和人类接近的哺乳动物中有此发现还是有突破性的。这意味着对于哺乳动物而言,睡眠同样不是一个“醒”或“不醒”一刀切的问题,而是以大脑皮层的每个神经元为单位进行的活动。研究者们因此推论,像说梦话啦、梦游啦,还有熬夜和撑着不睡时容易犯错啦等等,都是因为皮层里的部分神经元在该睡的时候没睡、或者在不该睡的时候睡了所造成的。

//看来“半睡半醒”这个说法,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科学。

[ 广告 ]
赞一个 (3)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