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与野生动物间的冲突也日益普遍和紧张。大多数动物保护模型都是建立在这样的设想下:濒危物种,尤其是大型食肉动物,不能和人类一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理论宣称:为了确保这些物种的生存,大型保护区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公园被栅栏围了起来,而人类也得为此搬迁。

然而,本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刊登了一篇新的研究报告,来自 Michigan 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认为,这样的动物保护模型也许并不是唯一的办法。从2010年起,研究人员就一直追踪尼泊尔 Chitwan 国家公园内外的老虎和人类的行为。研究发现,只要老虎的习性能有一些小变化,人类和老虎可以在很大的地理范围下和平共处。

为了摸清各个物种的行为习性,研究人员在了动物保护区的里里外外安装了约80个摄像机。这些运动敏感型摄像机记录下了每次某人或某只老虎在附近的活动,以便研究人员考察空间范围下人与老虎的和平共处。在这个区域内,人类活动包括旅游、研究、军事活动和当地人的柴火收集。

[-]

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和老虎总是频繁地被同一架摄像机捕捉到,意味着这两个物种都使用相同的路径。相比于人类活动更频繁的公园外,即使是在人类活动受到限制的公园内,老虎密度也并没有高出多少。此外,相比于老虎生活区的其他地方,Chitwan 地区的老虎密度和人类使用度似乎更高。在这里,人和老虎表现得和平共处,甚至由于对方的存在而更加繁荣兴旺。

后来的发现揭示了和平共处的潜在原因:研究中的老虎通常在凌晨和深夜时活动频繁,而人类的活动时间正好与之错开。然而并不是所有老虎的生活习性都是这样的,相比于其他地区,Chitwan 的老虎白天的活动率减少了17%。这意味着当人类活动频繁时,老虎会调整生活习性来回避人类。老虎密度在研究期间一直保持着高水平(事实上在第二年甚至更高了),意味着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对老虎的生存产生消极影响,至少在短时间内是这样的。

然而,研究的作者也警告:在实现普遍应用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实验。显然,老虎习性的改变所引发的长期影响还是未知的。此外,虽然 Chitwan 国家公园在许多方面都是理想的研究地点,但这里和世界上其他老虎栖息地还是有很大不同。最近20年里,Chitwan 国家公园已经采取了新的森林管理政策,目前森林生物量和可供捕食生物都有了提高,而这两个因素都能增强老虎在公园内外茁壮成长的能力。此外,自2006年起,老虎偷猎活动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有略微的限制性,但这次研究还是表明了:将濒危动物栖息地与人类活动区分隔开来的做法并不是动物保护的唯一办法。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丝希望,也许当我们住在自然环境下时,人类和大型食肉动物可以共享生活区并和平共处。本文译自 arstechnica,由 老人爱怡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2)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