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斯坦利·罗宾森的火星三部曲《红火星》(1993)、《绿火星》(1994)、《蓝火星》(1996)

金·斯坦利·罗宾森的《极光》是关于太空探索和殖民的非凡故事。金的这部最新作品约480页,已经于7月7日由Orbit出版社发行。文学界对此书反响强烈:

“[一个] 温暖人心,兴奋性的故事。”——《科学美国人》

“《极光》可以是罗宾森最好的小说…打破了我们根深蒂固、超级精心排练的末世习惯思维——并让我们看到永久的、无望的僵局以外一个不同未来的选项。”——《洛杉矶书评》

“这个雄心勃勃的硬科幻史诗显示罗宾森处于他才华的巅峰…[一个]凄美的故事,令人仰慕地延伸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出版商周刊》

“这是硬科幻应该被写成的样子:技术流、科学流、有大思路和充分体现的社会性。罗宾森是公认的科幻大师,他的《火星三部曲》和独立小说《2312》(2012)获得了多个奖项和提名,这本最新小说在老派科幻的忠诚粉丝中肯定会大热。”——Booklist

下面是SFSignal编辑Rachel Cordasco撰写的评论

要点:罗宾森提出了关于人类在星际旅行和其他世界殖民中生存的可能性,及深刻的伦理、生物学和宇宙学问题。

评级:4.5星

[-]

主要内容:自从地球向鲸鱼座τ星派出一艘世代飞船已经过去了两个多世纪;抵达那里的一代船员遭遇到威胁整个任务出发点的挑战。

我的评论:
优点:对世代飞船的实际问题的详细讨论(如:腐败、侵蚀、退化);对不同的叙事声音一流的操控;可信的情节转折。
缺点:某些段落细节略嫌过多,而使读者从主要叙事上分心。
底线是:你读过关于世代飞船和人类殖民的小说,但你从没读过一本像这样的。

《极光》是我读的第一本金·斯坦利·罗宾森小说,我现在确定这不会是最后一本。我开篇就知道它是关于一艘世代飞船上的太空旅行,和搜寻其他的可居住行星,但我从未想到它会这样深入、细致、彻头彻尾广阔地探索人类太空旅行和迁徙的意义。

我假定你们中有些人在阅读《极光》时会想到《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火星编年史》、《Severance》之类,没错,因为人类出发去寻找新的家园贯穿了整个美国科幻。让《极光》脱颖而出的是罗宾森的叙事走得有多远:把我们丢进这艘抵达鲸鱼座τ星的世代飞船,跟随一小群定居者去考察选定的卫星,然后和其他(休眠中的)船员一起随船返回地球,最后跟随幸存下来的船员踏上他们从未见过,但仍然称之为“家园”的行星。

故事的大部分是以芙蕾雅的视角讲述的,她是船上一名工程师的女儿和这个多元化生物群里很多人的朋友(在故事发生时约有二千人)。我们逐渐得知该船在几百年前离开的地球,正处于预期进入鲸鱼座τ星系统的减速中。芙蕾雅的母亲德薇多年来几乎凭一己之力维系着飞船,准备着抵达目的地,但在目睹结果前去世。芙蕾雅由于她游历整个飞船人脉广泛,成为了事实上的德薇,在精神/情感而不是技术上照料着船上成员的需求。

然而,德薇在去世前几年给了飞船某种自我意识,直到飞船作为叙事者接管了部分小说,像婴儿咿呀学语般施展出笑话和俗语。德薇坚持让飞船持续对船上和船员所定居的任何行星上的事件进行叙述。因而,通过飞船的“眼睛”我们见证了飞船进入鲸鱼座τ星系统时船员之间的日益动荡。

罗宾森要求我们考虑这种旅行的基本伦理问题,其中到达目的地的乘客对整个殖民计划完全没有发言权。那些选择离开地球去另一个行星定居的,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不能目睹结果;而那些抵达的,一开始就从未选择过走出地球。在一方面,你可以争辩说这的确是人生本身的一个比喻,因为我们中没人可以选择他/她的命运。在另一方面,一群人可以影响另一代完全不同时代人的人生,留给他们深刻的问题:他们毫无对地球本身的第一手知识,却要在一个类似地球的行星上定居,这不是很棘手么?

视频:金·史丹利·罗宾逊讨论《极光》背后的科学

使《极光》如此成功的部分原因是罗宾森使几个世纪后的星际旅行看上去绝对可行的能力。事实上,他关于小说背后的科学的视频关注考虑了这种旅程里会出现的真实物理和数学问题。罗宾森还邀请我们思考:作为豚鼠生活在世代飞船复杂演化环境里的人们,每一代人发展出新的遗传变异和日益狭窄的“世界观”,因为飞船的外部船壳就标志着他们存在的边界。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这些世代以及飞船本身,都开始退化。

一个进一步和更为危险的问题,涉及到飞船正前往的潜在可居住行星和卫星的状况。如果如果一个行星是“活的”,罗宾森解释道,那么它会包藏对任何接触到的人类极可能致命的各种生命形式。不过如果这个行星是“死的”,因为地球化改造需要几个世纪,人类遇到的麻烦一样严重;在此期间,定居者只能从一个气泡(飞船)换到另一个气泡(行星上的生物群落)里。驱使船上的乘员做出返回地球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正是认识到地球可能才是真正能被人类居住的唯一家园。

当我们跟随余下乘客折返地球时,我们也了解到一小群人类决定继续留在鲸鱼座τ星系统希望能定居在一个可居住行星上。因此,罗宾森留给了我们这个诱人想法:人类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一个重大目标——离开太阳系去探索和生活在群星中。

我不会给你剧透,但我要说,我从没想到罗宾森会把船员(和我们读者)带回地球,但他就这么做了。有意思的是,地球仍然完好,人口众多,没有立刻的危险,即使飞船在太空深处的几百年期间她经历了巨大的海岸侵蚀等问题。除了人类已经开发出所需的必要技术这一事实,我们从来不很确定一开始是为了什么而建造和发射了飞船。

尽管用很多篇幅详细分析了船况恶化、生物群落问题以及其他问题,《极光》是一个关于太空探索和殖民的潜在极限的非凡故事。毕竟,我们已经见识到了在单单一颗行星上我们自己物种内部由殖民导致的破坏和混乱;如果人类因为文化差异无法理解彼此,我们又怎么能指望与其它世界的其他物种和平、理性地互动呢?我们怎么能甚至认出其他的生命形式?罗宾森使我们思索这些深刻的问题,而我们因此变得更好。


[-]

Wikipedia: 金·史丹利·罗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生于1952年3月23日)是一位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因为他的作品火星三部曲而闻名。他的作品风格固定在深入生态学和社会学方面,并且它的许多作品似乎显示了他个人对科学的迷恋,例如他对火星的15年研究和终身的迷恋。罗宾逊被认为是科幻小说文学的评论者。

Amazon: 金·史丹利·罗宾逊是入榜《纽约时报》畅销书单作者和雨果、星云、轨迹奖得主。他写了二十多本书,包括畅销的《火星三部曲》和广受好评的《Forty Signs of Rain》、《The Years of Rice and Salt》和《2312》。2008年,他被时代杂志评为“环境英雄”,在加州大学内华达研究所工作,住在加州戴维斯。

本文译自 sfsignal,由 王丢兜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21)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