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比尔·奈说:

人种并不存在。只有不同的部落,没有不同的人种。我们都是一个物种。

2003年,首次完整的人类基因序列测定充分说明了“人种差异”这个概念缺乏科学依据。尽管如此,我们仍旧认为人类存在不同的人种。无论对于个体行为还是公共政策,“人种”观念都具有实实在在的影响。

科学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意识层面、还是在潜意识层面,绝大多数人都对人种差异具有高度意识,而这种人种意识对“共情心”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他们给白人学生和中国学生呈现了白人和中国人的脸,其中包括痛苦脸和中性脸。与此同时,他们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其大脑活动,并格外关注前扣带回——科学家认为这一大脑区域对唤起共情心起到关键作用。(注:“共情”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结果发现,当人们观看同种族的痛苦脸时,前扣带回的活动显著增加;在观看异种族的痛苦脸时,前扣带回的活动有所下降。结果符合研究人员的设想:个体间的社会关系会影响人们的共情反应,人们对同社会类别的人会产生更强的共情心。

2010年,博洛尼亚大学心理系的研究人员对白种意大利人和黑种意大利人进行实验,实验分为两部分。首先,他们要求志愿者为黑脸和白脸图像进行词汇匹配,其中包括“好词汇”和“坏词汇”。接下来,他们让参与者观看黑、白、紫手被针刺的图片,同时通过刺激大脑运动皮质来测量他们对疼痛的神经反应。他们唤起的共情反应越强,对刺激的反应便越大。

有趣的是,所有志愿者在观看针刺紫手时均对刺激表现出了充足的反应,且竟高于观看针刺异种族手时的反应。此外,那些倾向于将“好词汇”与同种族脸相匹配、将“坏词汇”与异种族脸相匹配——即存在内隐的性别偏见的人在观看针刺异种族手时,其神经反应甚至还要更低。

没有人愿意相信自己是个种族主义者。然而,许多决定性的证据表明:无论有意或无意,绝大多数人对异种族者的共情心更低。我们很难控制阈下反应,但却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对抗潜意识中的种族主义,比如多与不同“人种”来往。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蛋花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17)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