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到19世纪,正当西方列强满世界比赛圈(殖民)地之时,日本却因对外国人的涌入而感到恐惧,开始逐渐对外封闭,进而到1630年,德川家康颁布了日本锁国令。禁令包括禁止非日本人进入日本领土,潜在违令者轻则警告,重则□□;日本仅仅保留了一小部分同中国、□□和荷兰的贸易联系,并且与荷贸易仅局限在出岛-长崎外的一个人工小岛;此外日本人同时也禁止出国,甚至不允许制造可远洋航行的大型海船。日本的闭关锁国一直持续到19世纪。

但是,偶尔也有一小撮日本人不小心离开了本土。由于日本是个岛国,岛内贸易严重依赖船只,因此锁国令没有禁止小船,于是,偶尔会有小船因为大自然的不可抗力被脱离日本沿海。例如,1832年,一艘名叫宝顺丸的货船,搭载大米和瓷器驶往江户(今东京)的途中,不幸闯入风暴。这艘十五米长的小船既没有桅也没有舵,只能在海上飘着。水手们能做的,要么等到一艘船,要么能遇到一个岛。而对于14岁的山本音吉来说,这才是他旅程的开始。

作为一场1832年风暴的副产品,山本与其他13名水手孤独的飘荡在北太平洋。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从少年时代就已经是水手,却不能让船向着文明之地前进一丝一毫。不幸中的万幸是,船上载有一套清酒精馏装置,被水手们改成海水净化器,这极大地提升了船员生存概率。而且宝顺丸本身就是运粮船,不愁没米吃,偶尔有人能钓上条鱼或者捕下个海鸟开开荤。但是船员们却得不到维生素C,绝大多数水手都死于败血病,大约一年的漂流后,船上只剩下29岁的山田吾一,16岁的久吉,以及又大了一岁的山本。那场风暴14个月后,被洋流推送的宝顺丸终于抵达了一片海岸。

还不知到了那里的三人跌跌撞撞的上了岸。他们遇到了一支叫玛卡的印第安人;这伙漂流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横渡了太平洋,抵达了如今的美国华盛顿州。山本和他的同伙并不是第一支抵达北美的日本漂流者,但以往漂流者一般会在更南的地方登陆。所以玛卡人当然没见过日本人,十分的好奇。他们将日本人带回营地前,还上船查看了宝顺丸的货物。印第安人的食物及时的将水手们从败血病的边缘拉了回来,对日本人的待遇也可谓慷慨。不过另一方面,马卡人也把日本人当奴隶役使了一段时间,这在当地文化中很常见。

不久之后,本地的欧洲裔听说了这伙来历不明的漂流者。一个关于外族登陆的记录 - 很可能是印第安人作的画 - 在印第安人之间流传开来,最后到了John McLoughlin博士手上,其时任英国温哥华堡垒(如今华盛顿温哥华,靠近波特兰)执政官。

[-]

McLoughlin先生长得确实吓人;他身高六尺四,并且很早白了头。但同时他也有待人公正持平的美誉。他仔细查看了日本漂流者的说明,其上有不少日本字。起初他怀疑是中文 - 这在当时是很合理的怀疑, 然后他准备派人去印第安人那里把人赎了回来,第一次尝试因为天气等因素阻碍,没能成功,McLoughlin不死心,又嘱咐一名小队长,要他“尽最大努力找到这群不幸的人”,并且“对给印第安人造成的不便进行赔偿”。最后,所有的三人都在1834年夏天到来的时候,遣送回到了温哥华堡垒。

本地教堂负责教授这三位日本人英文,日本人显得热心好学,并且进步很快。有趣的是,漂流者到达之前,此处就已经可谓是各色人种齐聚了:这里有英格兰人、爱尔兰人、哈得逊海湾公司前哨的法国-加拿大员工,还有夏威夷人以及印第安人。此外还有数量不少的混血。

McLoughlin很快发现漂流者并非中国人而是日本人。尽管他很希望这些人能早日归乡,但很快他敏锐的意识到这伙人身上隐含的巨大价值。早前几十载,大英就已表达过与日本进行贸易的意愿;现在手上有了这些货真价实的本子,谈判时行驶起来必然十分的便利。于是他关照日本人上了鹰号,这是一艘哈德逊海湾公司开往英国的船,1934年11月起航,途径夏威夷人,然后折向南,几乎快驶到南极,以绕过好望角,经过七个月的航程最终抵达目的地。

[-]

出人意料的是,英国方面此时却对这群日本人以及开展对日贸易的可能性不太上心,因为这是1835年,英国在远东的当紧要务是推动对中国的贸易 - 主要是鸦片,这是其为数不多的在对华贸易中能够赚取利润的商品,而中国方面越发开始针对鸦片实行禁烟,这一切最终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焦头烂额的当口,自然对日贸易就被晾在一边了,一并对这群日本人也不愿多理,甚至把他们的食宿开销推到McLoughlin那里,让他自掏腰包报销。最后英国人带着日本人伦敦逛了一圈,然后把打发他们上了一艘开往澳门的船。

在澳门,山本一行人受到一位受雇英国人作翻译的德国传教士的热情欢迎。在澳门,山本又待了两年;经济上,英国人一直接济他们,但日本却一直没有机会回去。一直到一名美国商人Charles W King的出现,事情才有了转机,这名美国人同McLoughtlin一样也找到了几个漂流出国的日本人 - 他们漂到了菲律宾,并且同样也想对利用他们展开对日贸易,送他们回家显然是个很好的登陆借口。终于,宝顺丸上的幸存水手有机会回家了。1837年初,美国人King和七名日本人登上了Morrison号。

到七月,Morrison驶到了江户附近,但很快日本人发现了这一闯进海湾的外国船,于是对着Morrison毫不犹豫的开了一气炮,充分展现了日本对待外人的态度。Morrison虽只受了轻伤,但是却不能近岸。King不死心,又驶船去往鹿儿岛企图再次尝试上岸,毫不意外的,日本人岸炮又招呼了过来,但这一次,King设法把船驶到了里岸边足够近的距离,并且带话给了当地政府,当地政府派了小船一艘过来接走了两名漂流者。但不久当地政府带话过来让他们赶紧走,不然就继续开炮,King无计可施,只得返回澳门。于是,面对近在咫尺的故乡,山本看了一眼就又走了。

山本在中国混的也还算可以,在上海和澳门之间奔走,为英国人和美国人充当高级翻译。他曾经和一位英国女士短暂的结婚,婚姻结束的原因不可考,可能是疾病或离婚。但不久后,山本又与一名来自新加坡的女子成婚,一起养育了四名子女。而且他还获得了英国公民身份,有了一个正式的英国名,John Matthew Ottoson。这名字的姓近乎于山本日文的音译。

[-]

1849年,山本设法混进了一艘开往浦贺的探险船,在日本逗留了一段,他把自己伪装成一名中国商人。但是,山本真正的回家却是五年之后。此时,英国人又把对日贸易重新提上日程,山本登上英帝国海军上将James Stirling率领的舰队,驶往长崎。随后,一份盅格鲁-日本贸易友谊协定在1854年十月14日签订了,期间山本作为翻译会见了许多日本高官。他们提出可以允许山本回到故土,此时距离山本漂洋过海已经22年了。

也许是漂泊在外过久,山本还是选择回到他在上海的家。不久后山本带着老婆孩子搬到新加坡,这里英国人许诺给他不少奖赏,作为他在日本谈判时所做努力的回报。山本在新加坡的豪宅中度过余生,于1867年去世,享年49岁。山本这环球漂泊的一生,不经意间搭起了日本与世界的联系。

山本的故事曾被拍成电影(票房惨淡),剧照:

[-]
[-]
[-]
[-]
[-]

本文译自 damninteresting,由 cloudwalker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17)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