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y A. Martin

说起与考试有关的机智表现,那就是我根本没去考试。真的,我没露面,也没编造这件事,但我就是拿到了分数。

那是一门哲学课,我要拿到学位必须修这门课。实际上我非常喜欢这门课,但去年夏天我一周工作了八小时,所以上完四节课左右我就没露面了,准备直接去裸考。

结果考试日期改了,没去上课的我根本就不知道。当我过来的时候,这间教室里一个人都没有。

[-]

一向淡定的我也慌了起来,我该咋办?

我尽快跑到了计算机实验室。当我坐在里面的时候,写了一篇与整个课程和课本(书很有趣所以我读完了)有关的短文,大约有五页纸左右。

写完短文后,我写了一封邮件解释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没去上课的原因并附上了我短文以示我确实理解材料,并没有在家呆坐着吃东西玩英雄联盟。

那天晚上,教授回我的邮件了,说一切都“A-okay”,看起来就是一句话。

后来我查分的时候,发现教授给了我九十分。

那是我最接近挂科的一次,我至今仍想常常给那位教授送爱蒂宝水果花。

[-]

Richard Muller

那是电磁学的一场研究生考试,由William Chinowsky教授教课,使用的是Jackson所著的有名书籍。问题很难,我根本没时间解决所有的问题,那我该怎么办呢?

于是我决定根据每个问题来写一篇文章,描述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该怎么做。我给出了假设、相关方程,展现出了足够多能得到答案的约束条件。

令我惊讶和欣喜的是,成绩出来之后,我的每个问题Chinowsky教授都给了百分之七十五的分数。班上的其他人在考试的时候也没有足够时间,所以我拿到了班上最高的分数。

第二学期我让Chinowsky教授给我写一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生奖学金推荐信。他可能只说了我是他班上最好的学生,我拿到了奖学金。

考试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要知道教授想要什么。我认识的另外一个教授Eyvind Wichmann,如果是他来判卷子,那么可能我每个问题都只能拿零分。试着找到教授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不要仅仅盯着最后的分数看,而是盯着你的教育看。教授之所以是教授,是有原因的。他/她可能比你更加理解在这个领域想要取得成功需要哪些东西。

Ravi Kumar Singh

写了一个“NO”,拿到了20分!

当我在学习工程学的时候,有一门名为算法设计与分析的课程,教那门课的教授与我此生见过的其他所有教授都不一样。他总是在考试的时候问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

期末考试也一样。试卷上的问题非常难,我们需要时间才能解决完所有的问题,试卷上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20分。我只能在2小时55分钟内做完3道题。我不知道第四题的答案,所以我跳过了,第五题我也没做。

我不太记得当时的问题了,不过有个大致印象“……可能吗?如果可能,请证明它。”一般而言,这类问题的答案都是“yes”,接着你就需要开始漫长的推导了(毕竟一道题20分)。但我那时候没时间了,出于沮丧我写了个“NO”作为答案,但最后我因为这个“NO”而得到了20分。

PS:这门课我很少及格,如果那次不是我写了个“NO”,我就挂科了。

我又因为写了一个“NO”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两千票,比起聪明,我觉得自己更幸运。

本文译自 Quora,由 肌肉桃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22)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