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译自万字长文网站Wait but Why,鉴于文章过长,将分几期分别发出。

对于一个悲催的单身狗而言,生活可能是这样子的:

如何选择灵魂伴侣(一)
Credit: Aleph

乍一看,一些研究的确支持这个论点——平均而言,已婚人士比单身或离婚者生活更加幸福。但是更深层次的研究表明如果把“已婚人士”根据婚姻质量分成两类,“对自己的婚姻评价极差的人往往真的很痛苦,甚至比未婚人士更痛苦,而对婚姻满意的人甚至比童话人物还幸福。”换言之,这才是现实:

如何选择灵魂伴侣(一)
Credit: Aleph

单身狗其实应该认清自己的地位,比起处于幸福与痛苦两个极端的人而言,他们的生活还是相当有希望的。单身狗距离人生赢家只有一步之遥:“1.找到灵魂伴侣。”而处于一段令人崩溃的感情中的人们距离幸福的距离有三倍之多:“1.熬过一次痛彻心扉的分别;2.安抚自己破碎的心灵;3.找到灵魂伴侣。”如此看来,各位蛋友还算有救。

从古至今有大量研究表明成功或失败的婚姻对人生幸福影响深远,原因显而易见:毕竟那可是“灵魂伴侣”。

想清楚找到灵魂伴侣对自己的意义就像思考宇宙有多大或者死亡有多可怕一样——如此宏大的概念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思想范畴,因此我们只能放弃思考,从而低估其重要性。

和死亡或宇宙不同,选择灵魂伴侣的长征路是完全由你掌控的,所以你必须考虑明白作出决定会产生多大后果,仔细分析其中的各项因素。

那么作出决定,选择一个人生伴侣到底会有那些后果呢?

首先用90减去你的年龄。如果你相当长寿,得到的结果大概就是你和现在(或未来)的伴侣能够共度的时间长度。

这里大概不会有80岁以上的蛋友,因此你们大概能和伴侣共度的时间还很长——几乎就是你的下半生。

(当然,的确会有人离婚,但是概率相当小。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大约86%的年轻人觉得自己现在或未来的婚姻会持续到一方生命终结,我猜更年长些的人想法应该差不多。那么我们就假定绝大多数人会与自己的伴侣共度一生。)

当你选择一名伴侣时,你其实选择了很多东西——你孩子的父母、对你的后代影响深远的那个人、20000顿饭的伙伴、100次旅行的旅伴、闲暇时的陪伴、退休后的同伴、职业规划师、18000个清晨一睁眼就看到的人。

你可要好好考虑一下。

既然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善良、聪明、理性的人选择了糟糕的伴侣,使自己的余生都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如何选择灵魂伴侣(一)
Credit: 六翼

事实上,我们无法作出最优选择背后有很多因素:

人们一般不明白自己想从伴侣那里获得什么。

研究表明:单身的人们普遍难以准确预测自己对伴侣的偏好。一项研究在“闪电相亲”之前询问了参与者的喜好,而他们的回答与几分钟后显示出的真实想法截然不同。

道理很简单——一件事情如果不尝试几次,自然会很生疏。没有谈过恋爱,怎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不幸的是,很多人在决定人生大事之前并没有经历过几段认真的感情(而有些人根本就没有过)。我们不得不在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之前找到一位伴侣。

社会给予我们错误的观念

-社会鼓励我们对爱情一无所知,让情感支配一切

如果你想做生意,人们会告诉你最好去读商学院,经过深思熟虑作出一份规划,然后在经商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很符合逻辑,因为无论做什么事,这套流程都能把错误降到最少。

但是如果有人找到一所学校,学习如何找到灵魂伴侣,或者获得一段有益身心的关系,如果有人为了追求爱情写下一份详尽的计划,如果有人把自己的情感经历记录在一张表格里,社会会把这种人定义成:1)过度理性的机器人2)把感情看得太重3)彻头彻尾的怪人。

社会不想让我们对感情想得太多,而是把希望寄托于命运、直觉和玄学。如果商人也这么做,那么他肯定会失败,即使侥幸成功,也只是因为一时运气——社会仿佛告诉我们运气是获得完美伴侣的唯一途径。

-社会不愿让我们用新方式寻得伴侣

影响我们决定的最主要因素并不是自己的喜好,而是眼前的机会——我们做出的决定98%是对“市场”的反应,只有2%是源于自己的爱好。和某人在一起不是因为他的身高、体重、智慧、学历,而是因为那晚她刚好在身边。

换言之,人们只会从身边寥寥数人中挑选未来伴侣,无论身那些人有多不合适自己。而理性告诉我们应该扩大样本容量,所有人都应该不停地参加网上交友、闪电相亲等可以立即扩大“候选库”的活动。

但是实诚的社会不愿让我们这么做,因此现在很多人都不敢说自己的伴侣是在网上遇到的。似乎唯一受人尊敬的择偶方式是瞎猫撞见死耗子,毫无目的地走在路上,然后和一个姑娘看对了眼,或者是在小得可怜的圈子里突然发现自己的灵魂伴侣就在其中。幸运的是,人们的思想正渐渐开放,但是这样的限制还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之中。

-社会催逼着我们

人类世界的黄金守则是不再年轻之前赶紧找个人嫁/娶了——而在不同文化中,“不再年轻”可能意味着35岁,或者是25岁。正确的守则本该是“你干啥都好,千万不要嫁/娶错人”,但是社会似乎更加憎恶一名37岁的单身汉,而对一个37岁,婚姻不幸,却被两个孩子束缚住的人们网开一面。这根本不合理——前者距离美满的婚姻只有一步之遥,而后者必须永远沉浸于不幸中,或者经历一次事务繁杂的离婚。

身体也帮不上忙

-人类的生理结构很久之前就已经形成了,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与伴侣相伴50年

每当我们看到某个人,心中起了一丝波澜,我们的身体就进入了“来干吧”模式,放出一大堆化学信号,让我们□□(情欲)、恋爱(蜜月期),然后情定终身(依赖)。如果我们对那个人其实不那么喜欢,大脑会手动停止这个过程,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屈从于大剂量的激素,与对方订婚,虽然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人。

-生物钟使情况更糟

如果一名女子想和丈夫生个孩子,那么她就必须在大约40岁之前找到自己的伴侣。寻找伴侣本来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凭空多出来的这一条限制使人更加慌不择路。如果是我的话,我宁愿和灵魂伴侣领养一个孩子,也不要和错误的人生一个自己的孩子。

未完待续……

本文译自 Waitbutwhy,由 花生 编辑发布。
作者Tim Urban

[ 广告 ]
赞一个 (58)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