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123RF
澳大利亚空难调查小组声称,国际航空安全管制机构和航空业仍未采取有效措施预防MH370悲剧重演。
发生于14年3月的MH370事件造成机上239人全部遇难,数年搜寻无果,已经成为航空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本周二,调查小组在关于这起悲剧的最终报告上,指出了错过的搜寻良机。
这份来自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的报告,亦强调了机上没有安装先进的遇险警报系统,或是方便事后搜救的耐用定位设备。澳方主要监督其西海岸区域的搜查。
相关行业部门对改进的要求表现抵触,尤其装备不间断飞行数据传送以及翻新旧飞机会造成不小的开销。联合国航空部门建立了新的航班追踪标准,但直到2018年才会生效,而且最严格的标准只适用以后的飞机型号。
马航方面声称没有接到该报告发表的消息,无法就此发表评论。
报告称,搜寻不到残骸导致难以确定事故成因。国际调查小组未能确定飞机为何偏离航向,可能是系统故障或人为蓄意操控。
起飞约40分钟后,MH370意外终止了自身位置汇报,也未发出任何求救信号。根据调查小组结论,在越过地面监测到的最后位置后,该航班因持续飞行超过六小时而燃料耗尽坠毁在了印度洋深处。
斥资不菲、令人揪心而最终失败的水下搜寻行动紧接着开展起来,并随着新线索的出现不断转变搜索区域。但始终没有发现主要残骸或是黑匣子。今年1月,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中国联合决定终止水下搜寻行动。
“在现代航空时代,每天有一千万乘客搭乘商业航班出行,这起事件既不可思议也无法让社会接受,”这份长达440页的报告总结到。这架飞机就这样失踪了,迄今没有任何确切答案。报告呼吁全球采用能协助搜救的技术,包括遇险航班实时数据传送,以及可瞬间弹出并漂浮的冗余飞行数据记录仪。
除了确认技术和资金短板,调查小组强调不间断飞行细节数据传输也“对搜寻和调查都至关重要。” 联合国航班跟踪新标准要求常规飞行至少每15分钟追踪一次,但这“或许无法有效减少搜救区域面积以在黄金时间内定位幸存者和残骸。”
报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1046天以来的搜寻细节。该搜寻行动覆盖面积达48000平方英里,采用了尖端的水下测绘技术,最大探寻深度为水下3.7英里,是泰坦尼克号残骸深度的1.5倍。报告提到,行动共耗资1 5500 0000美元,马方出资58%,中方出资10%,余下的由澳方承担。
报告中说,尽管没能发现客机,但行动已经有效地过滤了疑似残骸地点,应当适时重启。马方八月曾声称,正在考虑美国海洋勘探公司“无垠海洋”利用海底无人机重启搜救和大概成本的提议。
报告还称,15至16年间印度洋岛屿和东非海岸依次发现的马航370碎片,还原了事件的部分细节:飞机在坠毁时并未启用襟翼。
在穷尽了之前一切搜救手段后,搜救人员通过洋流计算出碎片起始地点,结合飞机引擎自发卫星信号的分析,确定了“最有可能包含MH370”的不超过10000平方英里的区域。
此外,澳大利亚官方在八月份公布了关于法国军用卫星于事发两周后拍摄的搜索区域附近海域图像的最新分析,声称图上有疑似370航班的碎片,但分辨率不高无法确定。
“对MH370坠毁地点的探寻已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明朗,”报告说。
从长远着眼,安全局敦促联合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尽快发布有关搜救技术与结果以及重启行动的信息。
PREV : 如何建造你的“记忆宫殿”
NEXT : 老人味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