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这个开放、去中心化互联网的最后支柱之一,正面临着一场生死存亡的危机。

而这个危机还完全不是钱的事儿。几年前,这家网站曾经慌慌张张地搞过一次筹款,但讽刺的是,倒是川普大帝让维基百科变得前所未有的富裕了。美国的自由主义者们担心川普大帝的崛起会威胁到国家基本的启蒙思想,所以掏出了大把的钞票扔向这家非盈利网站,总算让它的帐户不那么捉襟见肘了。

但这个好消息其实掩盖了另一个更加令人担心的问题——网络上,内容贡献者的数量增长得越来越慢了。这是席卷全球的趋势中另一个让人担忧的迹象:知识,这个概念本身,正面临着一场危机。

维基百科的窘况预示着互联网面临的知识危机
credit:123rf

维基百科的目标和其他所有的百科全书一样,都旨在汇集全人类所有的知识。这是个可以一直追寻到伊斯兰黄金年代的目标。当时无数的学者被《圣训》中先知穆罕默德“求知哪怕远在中国”的言语感召,开始收集并记录了话题覆盖方方面面的信息,包括从希腊语、波斯语、古叙利亚语和印度语翻译到阿拉伯语的知识。公元9世纪,波斯学者伊本·古泰拜(Ibn Qutaybah)创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以十卷本的篇幅涵盖了权力、战争、贵族、性格、学习与口才、禁欲主义、友谊、祈祷、食物以及女性等内容。在他之后的一个世纪,另一个波斯学者花拉子米(al-Khwārizmī)在发明代数学之外,还编制了一本涵盖他自己称为“本土知识”(包括法学、经院哲学、语法、秘书职责、韵律和诗歌艺术以及历史)以及“外来知识”(包括哲学、逻辑、医学、算术、几何、音乐、机械和炼金术)的百科全书。而中国人则早在公元七世纪就有了自己的百科全书。

在欧洲,编制现代百科全书的活动则源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为这个运动编了一则拉丁语的口号:“Sapere aude”,意即“勇于求知”。像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和德尼斯·狄德罗(Denis Diderot)这样的启蒙思想家则开始编制宏大的百科全书,激励了法国、德国、英国、瑞士以及荷兰人民。《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的第一卷于1751年向2000名订阅者发行,这些人在之后的日子里还会拿到这本书的其余27卷。像伏尔泰(Voltaire)、卢梭(Rousseau)和孟德斯鸠(Montesquieu)等著名革命思想家都参与了这套书的编辑,甚至有些人还因此入狱。《百科全书》的最后一卷于1772年出版,17年后,法国大革命开始了,创建了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世俗的国家。

但早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这种理性的启蒙趋势就受到了威胁。正如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他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Entertaining Ourselves to Death)》中所指出的,电视的兴起不仅是一种新媒体,更是一种新的话语方式:从印刷文字的文明到逼真影像文明的逐渐转移,这反过来又意味着从理性到情感的转变,从阐释到娱乐的转变。在一个以图像为中心、以娱乐为驱动的世界里,波兹曼指出,理性思考失去了生存空间,因为你已经没办法不借助图像去思考了。正是文字能够让我们“揭露谎言、解释困惑并防止过度概括,也让我们发现对逻辑和常识的滥用。文字还意味着对理念的权衡、对论断的分析,以及将能指和所指链接。”

电视不仅仅支配了我们的客厅,它还颠覆了所有的思维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并且影响着政治、宗教、商业和文化。它让现代生活中的娱乐、情感,甚至商业活动都大大减少了。“美国人不互相交谈,我们互相娱乐。”波兹曼写道。“他们不交换思想,他们只交换图像。他们不因观点而争论,他们只争论美貌、名人和广告。”

起初,互联网似乎是逆这股娱乐至死的潮流而动的。当互联网在80年代末以纯文字媒体的样态面世时,它似乎是一种追寻知识而非娱乐的工具。在互联网的花园中,理性和思想弥足珍贵——这正是启蒙运动的遗产。世界各地的大学是第一批连接到这个新媒体的组织,这些大学在网络上建立起讨论小组,搭建了个人或团队的博客,编制了电子杂志,还产生了无数的学术邮件列表和论坛。那时的互联网是智慧的产物,与商业毫不相关。

维基百科则是这个花园中产出的果实。Google和它的文本广告也是。网络博客也很重视文字、链接、知识和内容。这些网站为全球的知识库不断地添砖加瓦。十多年来,网络在电视统治的社会中开辟出了另一片空间。

然而,现在社交网络用与传统电视一样的价值观支配了互联网。从Facebook到Instagram,这些媒体重新把我们的焦点拉回到视频和图像,用代表情感的“点赞”取代了理性思考。没有了对知识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网络让我们耗费了无尽的热情来博取观众们的欢心,为此我们只能无意识地表演,根本停不下来。(别忘了,Google的生命始于一篇博士论文,而Facebook则起源于一个给同学们颜值打分的工具。)这些社交网站根据个人档案和偏好设置精确地提供了我们想看到和想知道的东西,把我们的好奇心消磨殆尽。启蒙运动那句“勇于求知”的口号,已经变成“不再关心”了。

维基百科的窘况预示着互联网面临的知识危机
credit:123rf

这种发展趋势再一次证明了法国哲学家居伊·德波(Guy Debord)的话:如果前资本主义是关于“存在”,资本主义是关于“享有”的,那么后资本主义就只剩下了“显得”——显得很富有、显得挺开心、显得思想深邃以及显得炫酷无比。

到底怎么才能在没有人在乎知识的情况下收集和保存知识——这才是拯救维基百科,以及它那个关于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人类知识库的承诺的最大挑战。别忘了还有新老“电视”媒体在旁虎视眈眈。电视甚至也在影响维基百科自身,如今那些最受欢迎的词条总是离不开电视剧和演员表。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就该放弃了。我们应该意识到,网络品味的下降、维基百科的危机都只是这场波澜壮阔的文化变革的一部分,而这一切都才是刚刚开始。

本文译自 Wired,由 Freez Sun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46)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