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宾根大学的科学家查明了狨猴发音时的最小单位。跟人类说话时一样,猴子发出的声音也是由长度固定的单音节组成的,包括“tsik”和“ekk”等短音节和“phee”等不发音音节。

为了了解人类语言的进化历程,科学家试着分析了使得人类能够说话的基本机制以及语言的基本单位。科学家猜测,现代人的语言生理机制可能与我们的祖先非常相似,于是他们决定从现存的与人类关系最近的灵长类身上寻找答案。

科学家选择了狨猴,这种灵长类动物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树冠层上。它们有20多个不同种类,大多数狨猴体型很小,能够被托在一个成年人的手掌上。狨猴的毛发颜色也各不相同,既有黑色、褐色的,也有银色和亮橙色的,毛发都柔软石化。很多狨猴脸部毛发很少,但脸部两侧各长着一簇鬃毛,看上去很可爱。

一般,科学家都会选择用雀形目鸟类来研究生物的发音节奏和长度。但德国的这些科学家认为狨猴更有意思,而且亲缘关系与人类更近。

猴子在交流时,也会使用「词汇」
CREDIT: 123RF

研究者录下了成千上万段狨猴的声音。每隔一定时间,他们就会故意在猴子发出“tsik”声和“ekk”声时用白噪声打断它们,让它们安静下来。虽然这样做显得有点粗鲁,但科学家至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研究者称,“我们发现狨猴的基本词汇有‘phee’、‘tsik’和‘ekk’;另外在被我们打断的时候,如果它们发出的声音是‘phee’,就会在发声发到一半时并下来,而且是在特定的点停下来。”

研究者还观察到,发音较长的‘phee’所包含发音单位长度与‘tsik’和‘ekk’一样,持续时间约为100毫秒。人类所能发出的音节最短时长平均为2/7秒,我们生理机制的限制让我们无法发出更短的音节。

跟人类一样,狨猴的发声机制也控制了其发音的节奏,这些节奏的快慢甚至跟人类差不多。而这种发声节奏可能正是早期人类能够说话的首要条件。虽然,语言的进化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科学家正在一点点揭开她的面纱。

参文出处:Thomas Pomberger, Cristina Risueno-Segovia, Julia Löschner, Steffen R. Hage: Precise Motor Control Enables Rapid Flexibility in Vocal Behavior of Marmoset Monkeys. In: Current Biology (in press). 22 February 2018.

本文译自 zmescience,由 蛋奶 编辑发布。
原作者:TIBI PUIU

[ 广告 ]
赞一个 (4)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