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熊猫交配时发出的声音
majer @ 2018.11.04 , 01:00 下午
credit:123rf
大熊猫本质上是孤独的动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精通爱的语言。
当春天到来,这些大型生物内心开始变得躁动不安时,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实现成功交配最重要的助力。大熊猫们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兴趣。
美国和中国科学家团队记录下大熊猫发出的声音:交配前,交配中和之后三个阶段。分析显示,对熊猫而言,交配时彼此通过声音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基于2016年和2018年繁殖季节期间对23只生活在中国四川附近的成年大熊猫的录音。
虽然这种生物最常发出的是“咩咩”的叫声,但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其实还有一套复杂的交配曲目,涉及到一系列声调变化。
作者写道:“虽然在雄性中,唧唧喳喳相对来说并不常见,但当他们与其他同物种成员开始互动时,不管雄雌,都会有吠叫、呻吟、咆哮、咆哮和尖叫等多种声音变化。”
这些噪音中每一种类型都是针对不同的环境,用于不同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根据音高、长度和模式,这些叫声可以反映其兴趣、身份、大小、性别和荷尔蒙水平,乃至一切必要的消息。
研究结果表明,两只大熊猫要想实现交配,关键部分就是要让彼此的叫声达到同步。
例如,当两只大熊猫刚刚相互照面时,他们会使用悠长咩咩声,这是一种鼓励亲密接触的“非攻击性”呼叫。然而,如果交配成功,那些声音就会改变。声调变得更加柔软,仿佛是交配过程中的呢喃细语——研究人员称之为情话或情歌。
但如果两只大熊猫认为彼此合不来,那么就会发出更具侵略性的喋喋不休的噪音更具侵略性。录音记录下的不再是咩咩,唧唧喳喳和尖细的叫声,而是会低沉的咆哮,嘶吼和威慑性的沉吟——这些迹象表明约会并不顺利。
通过匹配熊猫发情期的声音信号模式,圣地亚哥动物园和中国大熊猫研究与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希望提高当前育种计划的成功率。
大熊猫是脆弱的物种,在过去很多地方都有它们活动过的踪迹,但现在它们只能生活在保护区里。
鉴于野外存留极低,出生率也低,育种计划是保证其物种延续的重要部分。
如果保护和管理者能够领会大熊猫叫声中的含义,他们就能够更好地预测哪些配对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
该研究已发表在《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中。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majer 编辑发布。
PREV : 最近40年里,地球失去了60%的脊椎动物
NEXT : 微生物与量子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