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说过这样的格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10000小时)功。但最近一项针对39名小提琴手的新研究表明,这句话可能过于乐观了。“10000小时准则”最早是在1993年的一项对音乐家(包括小提琴家)的研究提出的。该研究得出结论:“许多曾被认为反映天赋的特征,实际上是经过至少10年紧张练习的结果”。

这个想法在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2008年出版的《局外人》一书中再次浮出水面,他在书中将10000小时描述为“伟大的神奇数字”。

来自克利夫兰凯斯西储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克·麦克纳马拉和梅加·梅特拉决定测试这一理论,但是他们发现10000小时的练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影响力。麦克纳马拉告诉《卫报》的伊恩·桑普:“10000小时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文化中已经根深蒂固,但是这个概念过于简单化了。就人类技能而言,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组合才能够解释人与人之间的表现差异。”

研究人员根据参与者导师的评价将其分为了三个小组,每组13名小提琴手,三组人分别是最优秀的演奏者、优秀的演奏者和不太优秀的演奏者。然后参与者们被要求记录其一个星期的练习时间。最后,数据表明,不太优秀的小提琴家在20岁时其平均练习时间为6000小时,而最优秀组和优秀组的平均练习时间大致相同,都在11000小时左右。

同时,研究还发现,研究中大多数“最优秀”的小提琴手实际上比“优秀”组的平均练习时间更少。总的来说,研究人员认为练习时间的差异相当于两组之间技能差异的四分之一。

1993年“10000小时准则”研究的作者,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的心理学家拉尔夫·克拉姆普告诉《卫报》:“我真的相信实践就是一切,单单练习时间的长短就决定了一个人能达到的水平?事实并非如此,但我仍然认为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因素。”

这两组研究人员一致认为,练习总是有助于你变得更好,无论是在音乐、艺术还是体育上。 而这项新的研究表明,争论的焦点在于练习能带来多大的改变,尤其是在比较优秀的那部分人身上,其效率大约为26%。而1993年的研究则认为“小组的技能水平与他们练习小提琴的平均时间积累完全一致”。

由于两次研究的样本规模相对较小以及方法上的变化,所以练习与才能之争的答案还不明了。不过,这项新的研究表明,在投入一万个小时去实践某件事情之前,你应该三思而后行,这也许并不能保证让你在所选择的学科或者技能上变得十分出类拔萃。麦克纳马拉告诉《卫报》:“一旦你接触到某个学科或者技能的较高层次,练习的作用就会变小。同一层次的每个人都进行了大量练习,这时就是靠其它因素来决定一个人是否能进入最顶尖的层次。”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Lough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16)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