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让孩子们了解世界充满邪恶、暴力和危险的最佳方式。

Flannery O’Connor小时候,她的母亲常会为她挑选一些合适的玩伴。然而,O’Connor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来筛选这些小伙伴,她会大声朗读《格林童话》。有些孩子被故事吓得再也不敢来她家,这正合她的心意。而那些喜欢这些童话的孩子则通过了她的考验,成为她的知音。

经典童话并不适合胆小的人。从中不难看出O’Connor令人不安且震撼的南方哥特式小说的影响,她的作品中常常描写诸如在乡村道路旁等待杀害自私祖母的连环杀手等恐怖情节。Jacob和Wilhelm Grimm编纂的故事也充满了暴力和扭曲的犯罪:如将年轻女子砍成碎片的男人、对自己女儿怀有欲望的父亲,以及许多与恶魔交易的人物。如今,孩子们通常只接触到经过净化的格林兄弟故事版本。

Hans Christian Andersen的经典童话也被调整过,以适应更敏感的观众。我小时候在图书馆找到Andersen版的《小美人鱼》时,发现它与迪士尼的电影有着明显的不同。Andersen的《小美人鱼》中的王子娶了别人,而美人鱼与海巫婆的交易使她面临一个绝望的选择:在王子结婚之夜,日出时她要么死去,要么杀死心爱的人。尽管迪士尼的《小美人鱼》中也有一些悬念和危险,但很难想象那位活泼的Ariel会手持利刃,在婚房里犹豫是否要刺死可爱的王子Eric。这样黑暗的场景,在经典童话中并不少见,但对年轻观众来说可能过于令人不安。为了使故事更容易接受,迪士尼的《灰姑娘》中并没有包括灰姑娘的继姐妹为能穿上玻璃鞋而砍掉自己的脚后跟和脚趾,以及最终被鸟啄瞎眼睛的情节,而这些都在格林兄弟的版本中有详细描述。那么,童话的迪士尼化是好事还是坏事?

童话是讲给孩子们听的,设置在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中。正如二十世纪教育家Annemarie Wächter所说,“孩子与童话是分不开的——两者密不可分。”孩子们喜爱童话,部分原因是它们充满了动作。童话不仅仅是围绕着角色的内心思想和动机展开,而是关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角色们(通常是原型角色)会做什么。它们不仅仅是带有道德教训的寓言(如伊索寓言),因为它们的意义超越了明确的教训,充满了神秘。在这些故事中,孩子可以探索奇幻的世界,一个陌生而危险的世界,她可以通过与英雄一起旅行来练习克服恐惧。而在故事的结尾,一切都会变得美好。正如Wächter所说,“童话往往是残酷的——人和动物会死——但尽管如此,正义的力量总会胜利。结局不能是其他的样子。”

童话对善恶都非常认真。换句话说,它们是诚实的。正如Madeleine L’Engle所言,“童话、幻想和神话的世界是与世俗世界敌对的,与之完全相反,因为它们不关心有限的实验室证明,而是关心真理。”在其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童话与黑暗搏斗,并最终取得胜利。但我们是否愿意通过给孩子们读童话,告诉他们真相,如同Flannery O’Connor对她的小伙伴们所做的那样?如今,我们更愿意通过软化故事中的黑暗来改编它们,或者,如我们在许多青少年文学中看到的那样,拒绝可能的美好结局。

童话承认父母并不总是像他们应该的那样爱护和照顾孩子,承认亲人会离开我们,让我们独自悲伤,承认邪恶是真实且常常强大的,承认暴力和罪恶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这些真相让成年人感到不安;我们急于用安慰性的谎言平息孩子的恐惧。“别担心,什么都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母亲可能会对因为想到她会死而感到忧虑的孩子说。但孩子知道有时母亲会去世,她的母亲也不例外。孩子们足够聪明,知道害怕死亡、失去和危险——毕竟这些都是令人恐惧的事情。问题是我们是否让他们在这些恐惧中与之抗衡。英国作家G. K. Chesterton著名地写道,“婴儿从有想象力开始就已经熟悉龙了。童话给他提供了一个圣乔治来杀死龙。”如果我们费尽心思说服孩子生活中的龙不会伤害他,我们不仅没有讲真话,还未能告诉他龙并不是最后的胜利者。而孩子渴望被装备好去面对他所害怕的怪物,无论是龙还是死亡。

虽然经典童话因其对邪恶的现实描绘和令人不安的内容而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但它们也因其最终的希望结局而被认为过于不现实。有些家长担心读童话会让孩子以为王子会来拯救她,现实世界会让她失望。他们愿意保留故事中的龙,却想移除圣乔治。经典童话的结局被认为过于美好,不适合孩子。然而,剥夺孩子们面对怪物的机会可能会导致过度矫正,如近年来青少年反乌托邦小说的爆发所示。许多此类书籍通过绝望、失败和不信任的镜头来看待世界,充满了龙却没有圣乔治。在这类叙述中,像《权力的游戏》那样的故事呈现了一个既无善恶、又无人能阻挡权力欲望的世界。

即使是给年幼孩子的故事——如《一系列不幸事件》——我们也能看到童话的颠覆。在这个系列中,孤儿Baudelaire孩子们永远得不到应得的幸福结局。在格林童话中,主人公有时会遇到帮助者,也可能遇到操纵者或骗子。这些故事是现实的,世界不仅仅是黑暗的;它充满了好人和坏人,有些人值得信任。但Baudelaire孩子们无法信任任何人,他们遇到的成年人要么太软弱无力帮助他们,要么暗地里想要伤害他们。另一种颠覆童话的趋势是为反派辩解,如迪士尼的《沉睡魔咒》,在这类故事中,恶毒的巫婆成为了受同情的受害者。这些故事移除了善与恶,反派的恶行被解释,英雄的善行被揭示为骗局。然而,这类故事尽管流行,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最能吸引孩子们(甚至成人)想象力的是一个现代童话,它包含了对抗邪恶与死亡,并最终以美好结局收尾:J.K. Rowling的《哈利·波特》,一个像格林童话一样,带有明显基督教框架的故事。

每个人通过故事理解世界和自己的位置。上帝赋予我们通过故事来形成自我的能力;耶稣自己通过寓言教导他的门徒。考虑我们讲给年轻人的故事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认为自己在生活的故事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们的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世界中?是一个最终贪婪和权力会胜利的世界吗?是一个爱与善良有任何影响力的世界吗?年轻人普遍存在的恐惧,或许不仅仅是对世界破碎的反应,更是我们未能传递宇宙终将被正义的真理。毕竟,正如神学家Vigen Guroian在他那本精彩的书《Tending the Heart of Virtue》中美丽地描述的那样,“童话引导我们相信某种东西,若非被神秘所遮掩,仅凭常识就会确认:如果有一个故事,必然有一个讲故事的人。”而这正是我们最深的希望所在。

剥夺孩子们故事的机会,正如哲学家Alasdair MacIntyre所警告的那样,“你让他们在行动和言语上都是不知所措、结结巴巴的。”像Hansel和Gretel在黑暗森林中留下的小白石子一样,下一代需要我们提供他们不迷失在旅途中的触点,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这些路标就是他们听到的故事,点亮黑暗,揭示隐藏在生活洞穴中的龙,并提醒我们圣乔治终将胜利,即使在所有希望似乎破灭时。

本文译自 plough,由 BALI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9)

PREV :
NEXT :

哎哟不错哦 2024年06月26日 11:53 / 上海市1楼
但是,经典童话的创作年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那个年代里的价值观,在今天看起来,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是黑深残歪蠢坏,如果是不理解那个时代和今天区别以及其中缘由的孩子来看,这些故事绝对是会导致混乱乃至更严重后果的。
我在给自己孩子念童话故事的时候,就经常念不下去了,这不是我们的童话,也不是我们时代需要的童话。与其把格林安徒生视作童话,我宁愿把他们看作是时代特征卓著的寓言,孩子接触它们的时间应该晚于伊索,和天方夜谭差不多。

说到这里,见识少的人可能要不明白了,建议去听一下天方夜谭原版故事,在各大播客平台都有,不限制谁读的,那玩意儿,要是原汁原味来看,三级是不够分的,绝对是会归入邪典的类型。
#12323742 / 举报 / OO [16] / XX [16]
iliy 2024年06月26日 14:18 / 湖北省武汉市2楼
小红帽的故事:从前有个女孩叫小红帽,她的妈妈让她一个人进入幽深有狼的黑森林,去见独自一人被放在这里的外婆,告诫她别把食物洒了。小红帽看到了狼伪装的外婆,她没有离开,而是靠近抚摸着狼外婆的狼耳朵,尖锐的狼爪子,又粗又大的狼尾巴。如妈妈、小红帽所料的,她被狼吃掉了。然后猎人剖开了狼的肚子,小红帽洗净了所有罪孽,死而新生,和猎人过上了快活的日子。

后来小红帽生了一个女儿,她给她三明治和红酒的篮子,把她送进了幽深的森林……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狼要小心小红帽
#12324353 / 举报 / OO [14] / XX [0]
银河23 2024年06月26日 14:29 / 辽宁省3楼
Hans Christian Andersen不直接翻译成安徒生吗?
#12324396 / 举报 / OO [10] / XX [0]
iliy 2024年06月26日 14:40 / 湖北省武汉市4楼
灰姑娘的故事:从前有个灰姑娘,她的母亲去世了,父亲娶了带两个孩子的继母,灰姑娘有个漂亮有钱的教母。有一天,城里的单身富翁王多鱼开宴会,继母带着两个姐姐去了,教母把跑车钥匙、漂亮的裙子交给灰姑娘,让她也去参加宴会,并且要她提前赶回来(于是家里剩下灰姑娘的父亲和教母,灰姑娘对他们要做什么一清二楚)。这位历史上最有名的“名嫒”吸引到了王多鱼,宴会后王多鱼四处寻找她,找到很多女人,看她们能不能“套上”某种东西,合不合尺寸

王多鱼没有找到灰姑娘,因为现在太多人玩这套了,他忙着跟留下不同水晶鞋的女人“试脚”
#12324440 / 举报 / OO [7] / XX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