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澳大利亚男子靠人工心脏存活100天
BALI @ 2025.03.13 , 08:03 上午澳洲男子靠人工心脏撑过100天,成功等到心脏移植。悉尼医生创下世界首例,技术或将改变心衰治疗未来。
周三,负责这项手术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和医生宣布,这台由昆士兰出身的Daniel Timms博士发明的BiVACOR全人工心脏,在临床上取得了“彻头彻尾的成功”。这位40多岁的患者在植入设备后活了100多天,直到3月初成功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这款人工心脏是全球首款可植入的旋转血泵,采用磁悬浮技术,能完全替代人类心脏,模仿健康心脏的自然血流。
这项技术还处于临床研究的早期阶段,主要针对的是晚期双心室衰竭患者。这种病症往往在心脏受到严重损伤后出现,比如心梗、冠心病,或者糖尿病等疾病让心脏变得虚弱,无法有效泵血。据澳大利亚政府统计,每年全球有2300多万人深受心力衰竭困扰,但只有6000人能等到捐献的心脏。为此,政府投入了5000万澳元,支持BiVACOR的研发和商业化,希望它能成为患者等待心脏移植的“生命桥”。
这项技术背后的团队还有更大的梦想:让患者带着人工心脏长期生活下去,而不必依赖移植。这位来自新南威尔士州的患者自愿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全球第六位接受全人工心脏的人。他当时病情危重,心脏几乎无法工作。手术在11月22日于悉尼St Vincent’s医院进行,由心胸外科及移植专家Paul Jansz主刀,历时6小时。患者不愿公开身份,他在2月带着人工心脏出院,直到3月等到了合适的捐献心脏。
此前,美国已有五人接受过类似植入,但他们等待移植的时间最长不过27天。这次澳大利亚的案例却让人眼前一亮——100多天的坚持,刷新了纪录。Jansz感慨地说,能参与这一历史性的澳大利亚医学创举是种荣幸。“我们为此努力了多年,作为全国首支完成这项手术的团队,我们感到非常骄傲,”他说道。
St Vincent’s医院的心脏病专家Chris Hayward教授负责术后观察。他回忆,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待了几周后,情况逐渐稳定。他认为,BiVACOR心脏将彻底改变全球心衰治疗的格局。“这台全人工心脏开启了心脏移植的新篇章,不仅在澳大利亚,甚至在国际上都是如此,”他说,“未来十年内,它可能会成为无法等到捐献心脏患者的替代选择。”
昆士兰大学的David Colquhoun教授是心脏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虽然没参与这次试验,但也对这一成功赞不绝口。他称这是人工心脏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为移植前的过渡提供了可能。不过,他也提醒大家,这台人工心脏目前运行了100多天,而捐献心脏的寿命通常超过10年,也就是3000多天。两者相比,差距还很明显,想完全取代心脏移植,路还长着呢。
Colquhoun还提到,如今心衰的发病率比过去低得多,这得益于心脏药物的进步。他举了个例子,上世纪60年代末,心脏病死亡率达到顶峰,当时澳大利亚1100万人口中有4.7万人死于心脏病;而到了2022年,2600万人口中,这一数字是4.5万。
这次手术只是个开始。作为Monash大学牵头的人工心脏前沿计划的一部分,澳大利亚还将进行一系列类似手术。这个计划致力于研发三款关键设备,应对最常见的心衰类型。从悉尼的这个病房出发,人工心脏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本文译自 The Guardian,由 BALI 编辑发布。
PREV : 在AI时代,录音还适合作为法庭上的证据吗?
NEXT : 救命还是伤人?心肺复苏并没那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