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全尺寸扫描揭示沉没新细节,包括船体破裂、锅炉房状况及工程师的最后坚守。
数字扫描显示船头直立在海底
对泰坦尼克号进行的全尺寸数字扫描及其细致分析,为我们揭开了这艘传奇巨轮沉没前最后时刻的全新视角。
这份精准的3D模型生动再现了当年那骇人的一幕:1912年,巨轮撞击冰山后,船体在巨大的力量下断为两截,最终沉入海底,酿成了1500人罹难的悲剧。
扫描图像还首次清晰地展示了其中一个锅炉房的状况,印证了幸存者的回忆:直至沉没的最后一刻,工程师们仍在岗位上奋力工作,维持着船上的灯火通明。
此外,一项计算机模拟推演的结果更是令人惊讶:导致这艘巨轮最终命运的,可能仅仅是船体上若干A4纸大小的破口。
泰坦尼克号分析专家 Parks Stephenson 感慨道:“泰坦尼克号本身就是这场灾难最后的见证者,它沉寂在深海,却依然有无数故事等待我们去倾听。”
这项扫描的研究成果,已被国家地理频道与 Atlantic Productions 制作成一部名为《泰坦尼克号:数字重生》(Titanic: The Digital Resurrection)的新纪录片。
泰坦尼克号的残骸静静躺在北大西洋海面下3800米深处的冰冷黑暗之中,科考团队动用了先进的水下机器人,才得以对其进行测绘。
通过从所有可能角度拍摄的超过70万张高清图像,科学家们构建了这个惊人的“数字孪生”模型。这一成果在2023年由BBC新闻率先向全球独家公布。
过去,由于残骸规模庞大,加之深海环境一片漆黑,即便是动用潜水器也只能窥其零星片段,令人难以把握全貌。而这次的数字扫描,则历史性地为我们呈现了泰坦尼克号完整的景象。
巨大的船首部分相对完好地矗立在海床上,姿态庄严,仿佛仍在倔强地继续着它未竟的航程。
然而,在约600米开外,船尾部分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一堆严重损毁、扭曲变形的金属残骸。这显然是船体断裂后,船尾在巨大冲击力下砸向海床所致。
这种全新的测绘技术无疑为研究这艘沉船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Parks Stephenson 打了个比方:“这就像研究一个犯罪现场,你必须结合证据所处的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能够全面地审视整个残骸区域,对于彻底弄清当年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扫描图像揭示了许多前所未见的近距离细节,例如,其中一个舷窗呈现出破碎状态,极有可能就是被冰山直接撞击所致。这一点恰好印证了部分幸存者的证词,他们回忆说,在撞击发生时,确实有冰块飞溅进了某些船舱内部。
专家们重点研究了泰坦尼克号上一个巨大的锅炉房。这个锅炉房在扫描图像上清晰可见,因为它恰好位于船首残骸的尾部,也就是船体断裂的位置。
根据当年乘客的回忆,即使在巨轮最终没入波涛的那一刻,船上的灯光也依然亮着。
一个模拟计算的冰山造成了一条细线的小裂痕的船体
而数字模型进一步揭示,该锅炉房内的一些锅炉表面呈现凹陷状,这强烈暗示着,当冰冷的海水涌入时,这些锅炉仍在高温运行状态。
更加令人动容的发现来自船尾的甲板上:一个阀门被定格在了开启的位置。这无声地诉说着,直到最后,蒸汽依然源源不断地输向发电系统。
这一切,无疑归功于由总工程师 Joseph Bell 带领的那支无畏的团队。他们选择了坚守岗位,不停地将煤炭送入熊熊燃烧的锅炉,只为维系那一点维系秩序与希望的光明。
Parks Stephenson 指出,尽管这支工程团队的所有成员最终都不幸遇难,但他们舍生忘死的英勇壮举无疑为更多人赢得了宝贵的逃生时间,拯救了许多生命。
他在接受BBC采访时解释说:“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保证了照明和电力供应,船员们才能在光亮而不是一片漆黑中,相对安全有序地放下救生艇。他们尽了最大努力去延缓混乱的蔓延,而那个静静躺在船尾残骸上、阀门洞开的蒸汽管道,就是他们伟大牺牲的缩影和象征。”
除了实地扫描,一项全新的计算机模拟研究也为解开沉没之谜提供了更多线索。
这项模拟基于泰坦尼克号原始的设计蓝图,构建了精密的船体结构模型,并结合了沉船前的航速、航向和位置数据,用以推算冰山撞击所造成的具体损伤。
负责该项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Jeom-Kee Paik 介绍说:“我们运用了先进的数值算法、复杂的计算模型以及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能力,试图重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全过程。”
模拟结果清晰地表明,泰坦尼克号与冰山发生的其实只是一次侧面的擦撞,但这看似轻微的接触却在船体一个狭长区域留下了一连串的破口。
要知道,泰坦尼克号当年号称“永不沉没”,其先进的设计理念是,即使有多达四个水密隔舱同时破损进水,船体依然能够保持漂浮。
然而,模拟计算的结果却显示,冰山造成的损伤不幸地贯穿了多达六个水密隔舱。
纽卡斯尔大学的船舶工程学副讲师 Simon Benson 指出:“泰坦尼克号最终沉没与否,其关键差异或许就在于那些面积仅相当于A4纸大小的破洞。看似微不足道,但问题在于…
…这些小破口并非集中一处,而是沿着船体分布在相当长的距离上。这就导致了海水虽然缓慢,但却持续不断地从所有这些破口涌入船体。最终,当多个隔舱的海水漫过顶部的防水界限后,连锁反应发生,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便无可避免了。”
略为遗憾的是,由于船首的下半部分深埋在厚厚的海底沉积物之下,这些关键的破损区域在本次的扫描图像中未能直接观察到。
尽管岁月流逝,泰坦尼克号所承载的人类悲剧印记,在残骸及其周围依然清晰可见。
当年乘客们的个人物品——鞋子、行李箱、瓶子等遗物,如今散落在沉船附近的海床上,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历史。
这次前所未有的扫描无疑为我们探寻1912年那个冰冷夜晚的真相提供了宝贵的新线索,然而,要完全解读这个庞大复杂的3D数字模型所蕴含的所有信息,专家们恐怕还需要投入数年的时间和心血。
正如 Parks Stephenson 所说:“她(指泰坦尼克号)只是在一点一点地向我们透露她的故事。每一次的探索,都让我们意犹未尽,渴望了解更多未解之谜。”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