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I:为什么一些人在网络上使用虚假的身份
蛋黄酱盖浇饭 @ 2013.01.19 , 06:06 下午[-]
本周,Deadspin 爆出一则新闻:去年报道的橄榄球巨星 Manti Te'o 不幸身亡的女友,实际上一个骗子。这个假女友事实上是由一位名叫 Ronaiah Tuiasosopo 的22岁男子假扮的。调查发现, Tuiasosopo 或许还存在其他多个假身份。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某些人会这么做?
原因很简单:他们想通过网络体验不同的人生,而又不需要担心所造成的后果。不论他(她)内向或是奔放,是万人迷的啦啦队长或是宅在房间里的技术帝,在网络上没有人去追究屏幕前的是谁。我们无法得知自己面对的人的真实信息,而这也为那些欺诈者提供了绝佳的平台。
当然,人人都有说谎的时候。而技术的发展有时会带领人们远离真相。 Jeremy Birnholtz, 一位西北大学的副教授,正在研究所谓的“侍从的谎言”,即一些侍从拒绝访客登门的无伤大雅的小谎言。迟到了?告诉你的朋友自己没有收到他的信息,他也不能怪你。而面对面的交流往往更容易拆穿谎言。
如果你想要尝试更大的谎言。那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相关的理论:“松绑效应”。“松绑效应”是说,网络由于不直接看到人、大家身份平等、一切都像在游戏,因此人们在线上真的可以将自己完完全全的“松绑”,一些在实际世界很害羞或有社交闭锁症的,可以轻意地在网上“变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说一些平常说不出口的话,和其他人生成实际上做不到的交互。更重要的是,从网络上走出了突破勇气的第一步后,收获的信心将激励他们回到实际现实生活的世界的交往中。在他的理论中提到一点“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地位和身份带来的影响,”所有坐在屏幕前进行交流的用户都应该是平等的,而折页容易使得用过蔑视权威而大放厥词。
而 Birnholtz 同时也强调,公众媒体的误导让人们更难以找到事实的真相。套用漫画 New Yorker 里的台词:“在网上,没人会发现你是一条狗。”换言之,人们总是在网络扮演不同的身份。
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表明,网民越来越愿意在网络上表现真实的自我。而这要归功于社交平台的兴起。
假设一个人在评论区留言自己是高帅富,我想大多数人并不会因此买他的帐。就拿“非死不可”来说,它有一套很奇妙的自我纠错系统。你可以在自己的主页上装逼撒谎,但是一旦人们对于挖掘事实真相的情绪积攒至一定水平,一切都将水落石出。然而,一些人也正是利用网民追求真相的热情,在网上传播一些虚假的营销信息,而网民却不明就里地转发。
这也使得互联网变的更加扭曲:人们越发想要表现自己,却越发期望哄骗更多的人。虽然网络自我纠错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过分希望了解事实真相的网民反而更加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当你遨游网络世界的时候,请多长个心眼。本文译自 popsci,由 蛋黄酱盖浇饭 编辑发布。
PREV : 狗狗也开挂:印度汪星人偷一商人400,000卢比巨款
NEXT : 以美丽为借口虐待女童:强制增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