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1841年圣诞节的两天前,这天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大步走上柏林声乐学院的音乐厅,他在自己的那台巨大的钢琴前坐下,侧面对着观众,额头上渗出了豆子一般大的汗珠。这年李斯特30岁,正处在他技巧的巅峰状态,这样的李斯特在德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和其它国家掀起了一阵崇拜李斯特的狂热,“披头士迷”或者其它任何音乐癖好和这种狂热程度相比只能说还算温柔,当时的迷上李斯特的女性都被人们视作精神病人。

起伏的眉宇、狂野的双臂、甚至是摇摆的臀部,李斯特用他全身散发的气息给予了亨德尔的《E小调赋格曲》无比的活力和无拘无束的自信,李斯特演奏时不看乐谱,完全靠着记忆进行演奏,连节奏都没有弹错半拍。从这时起,“李斯特狂热”就开始传播,当天音乐会现场的女士们无不为李斯特的迷人风范和精彩演出所倾倒。

德国评论家Heinrich Heine在这位迷人音乐家1844年伦敦演奏会的评论中说:

“还有,光是他俊朗的外貌就足以让女士们浑身痉挛,包围李斯特的掌声是如此猛烈!……这是何等的赞誉!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失去理智!这才是狂热编年史上都闻所未闻的狂热程度。”

当时的德国人已经完全为李斯特而失去神智,但是我们要问,为什么一个音乐家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同样身为古典音乐家,贝多芬等人却没有李斯特这样受大家疯狂追捧。即便是现在的摇滚明星——摇滚吉他圣殿之神Jimi Hendrix、滚石乐队的米克·贾格尔、猫王,即便是这些天王级明星也没有体会过这等的疯狂。

查尔斯·达尔文猜测在音乐方面的技巧不仅更有利于鸟类求偶,也许对人类也同样适用。140多年以来,一直没有研究能够证明达尔文的猜测。不过最近由本杰明·D·查尔顿公布的一项研究首次证实了“音乐是选择配偶过程中的性选择所导致的产物。”

查尔顿和他在苏塞克斯大学的同时发现,经期女性更愿意选择有音乐能力的男士作为自己的配偶。在查尔顿的研究中,他让1465名女性听完4首钢琴曲,曲子的复杂程度依次上升,听完后让女士们决定最喜欢哪位作曲家的曲子。

结果显示不在受孕高峰期的女性的选择普遍比较矛盾,但是在14天生殖周期的第六天的女性几乎全部选择了难度最高的曲子的作曲家。

诚然,依据音乐能力选择配偶只适用于短期,长期看来并不一定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换句话说,用音乐迷住女性只适用于风流浪子,希望老老实实过日子的男性还是不要去学音乐了。

托进化的福,小提琴玩得好看上去跟穿得西装笔挺或是有一份高薪工作有相同的效果。早些时候,一篇关于进化论和人类行为的研究发现,比起男士,女性在参加古典音乐会时更喜欢坐在靠近舞台的位置。如果是那些技艺最精湛的艺术家,女士们会选择离他们更近的位置。

本文译自 theatlantic,由 王大发财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1)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