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文化和大众媒体给公众带来了误解,让人们以为暴力分子常常携带某种精神疾病史,而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疾病导致了他们的反社会行为。但一项新研究表明,精神病和暴力之间的联系其实很微弱。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指出,在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暴力行为中,仅有很少一部分是随精神病症状而来的。假如我们要预防他们再度实施暴力,那么应该采用普通的情绪管理策略,而非专注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治疗方式。

研究人员查看了麦克阿瑟暴力风险评估研究所收集的数据。上个世纪90年代期间,他们针对超过1,000名从精神病院放出来的病患做了一个为期三年的综合评估。出院之后,他们在一年的时间内每隔10周便访问一次病人,以监控他们是否涉足任何暴力事件,包括导致物理性伤害的攻击、性侵犯、使用武器、或用武器威胁他人。该研究还记录了精神病症状是否出现在暴力事件之前,同时搜集了病患心理面貌的其它方面,包括人格特质、紊乱失调、认知能力、问题行为等。

[-]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数据证实了他们对于暴力的想法:绝大多数的暴力行为都来源于一小部分的重复暴力行为者。数据显示,从精神病院里释放之后的头一年里,大约一半的暴力行为都是由10%的人引发的。而在这些重复暴力行为者中,有半数都在那一年中经历了精神病症状(如幻觉、错觉),但仅12%的暴力行为是随精神病症状而来的,且仅5%的重复暴力行为者是在经历了精神病症状后才实施暴力行为。很明显,这些数据表明我们的普遍公众认知与事实并不相符,暴力行为并非由精神疾病所推动。

这篇研究发表在《临床心理科学》上,其结论是:我们在帮助暴力实施者康复的过程中,应该从精神病治疗之外的方式入手。

对于绝大多数病人而言,有效的精神病治疗方式对暴力的直接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剩下的病人而言,它可能有重要但不全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部分高危人群来说,精神病有时候的确是暴力的前兆,但在预防暴力上理应着重其它因素,如愤怒、社会异常。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蛋花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8)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