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美剧秋季新剧开播之时,光上个星期就播出了大量试播剧。但是你不能光靠试播剧集来判断整部剧,试播集往往是在播映前几个月赶拍出来的。试播很糟糕不代表这部剧很差劲,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你要怎么判断一部美剧到底值不值得花时间去追呢?

我们所处的影视时期有多奇葩已经不需要多说了,电视剧的产量很惊人,史特金定律(Sturgeon's Law,科幻作家提出的观点:任何事物,其中90%都是垃圾)还没有被打破。广播作品的尼尔森的收视率数字越变越小(也越来越没意义),而且大多数新出的电视剧播出时间最多都是一两年。

那么你要如何只通过几集就看出这部新剧值不值得追呢?看看以下9条建议:

[-]

1.第二集是不是比试播集差?

这个问题很严肃,甚至连电视播出网自己都没法确定。试播集就像一部微电影,如果时长达到了2小时那就相当于电影,只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些很酷的东西、主题定位提前透露了出来。但是如果让你从试播中倒带,在你已经知道后面情节发展时回放二十几个小时。你需要每个星期守在电视机前看这个故事,甚至用整整一年时间看着导演给你演绎跌宕起伏的剧情,时间长了就难免会有些重复会让人厌倦。第二集和第三集可以让你初窥这部电视的叙事手段,拍摄、人物刻画等等技巧也可有个大概认识。很多电视剧的铺垫很长,第二集还有点弱,要到9、10集才爆发,但是第二集可以让你大致了解一下这个电视将如何实践你在试播剧中看到的那些一笔带过的东西。

[-]

2.广电网络有没有干预?

在新剧拍摄之前执行制片人是不是就已经被炒掉了?播出的广电平台有没有在只做好第3、4集的时候把创作团队重组?虽然这个问题不是很常见,但是《断头谷》(Sleepy Hollow)在播出之前就曾因创意改组引发关注,第一季还是非常棒的。但是这是个判断标准,是需要警惕的问题。看看《史前新纪元》(Terra Nova)、《恶魔岛》(Alcatraz)和《V》等等数不清的美剧,尤其是当一个团队里非常有创造力或是创造过很多好作品的人在开始播出之前被安排走了,就会出现明显的“创意差距”。而在现在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动,只是有些很有视觉冲击的画面变得平淡,被净化。

[-]

3.创作团队是不是曾经制作过你很喜爱的作品?

我们已经不再处于对幕后工作人员一无所知的年代了,有了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等等网站让人们得以知道、了解一部剧背后的创作团队。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个曾经很棒的片子主创又出新作,那你就可以关注一下。比如《宇宙大臭虫》(The Tick)的Ben Edlund是一部剧的创作成员之一,那你就可以更认真看这个新作品。虽然不一定能保证新作品很好看,但是因为你喜欢的这个人存在至少会零零落落的存在些你感兴趣的情节。

[-]

4.演员阵容

里面涉及到化学吗?你能发现一个在第八集才出现的角色吗?或者说缺少化学相关内容是不是会成为科幻片的缺点,比如CW公司的《星恋》(Star Crossed)就有很多粉丝,然而这部剧并没有什么化学的东西只是两个没有浪漫的男女发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故事。如果一部剧有非常好的演员来演,他能很自然地演绎出故事灵魂。一部剧不仅需要编剧的好故事,一个好演员在拿到剧本后会让它有质的提升。一部好剧离不开敬业的好演员。

[-]

5.作者有没有写入最有趣的人物关系?

这是最糟糕的事情。有的时候我们一看到电视就能知道哪个人跟哪个人最后肯定会在一起,两个演员会互相迸射出火花,总之就是能让观众发现他们潜在的联系。不是故意给《史前新纪元》挑刺,不过这部剧的男女主角表现很明显,Jason Mara和Stephen Lang在试播剧中就已经擦出了很多火花,Mara好像总是会突然在场景中横插一脚。所以在看后面几集时没看到Mara和Lang出现肉搏戏总会有点失望。在《哥谭》(Gotham)第一季中,总觉得Bullock和Gordon之间是最突出的人物关系,当然Gordon和Barbara也很重要。很明显剧本是提前写好了的,所以大家都能提前知道谁和谁会有怎么样的特殊关系,哪怕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配角,这些都能给一部剧带来很多能量。但是如果试播剧给予了观众这方面的信息,而正式播出后却剧情过半都让观众对突出的两人人物关系没有头脑,那追这种剧就要小心烂尾了。

[-]

6.基本前情能不能支撑电视剧的播出?

试播的是电影前情提要还是电视剧前情?还是迷你剧的前提?剧里的人物是不是几集都在纠结一个问题,或者是开着广告商赞助的汽车跑来跑去做植入广告?是不是总是在同一个场景里发生的剧情变化?是不是在用巴洛克式扭转方式拖沓这一个不可避免却心知肚明的结果?越来越多电视改编小说,有的是独立一本的小说有的是改编一个系列的小说集。这是件好事,因为小说在构建情节和人物是常常比较深入复杂。人物关系千丝万缕环环相扣。但是如果一本书需要凤头猪肚和豹尾,那么电视剧就需要更加开放地叙事,有时会同时打开几个不同人物的故事。

[-]

7.会不会明显剧情拖沓?

这个问题相比几年前已经不那么严重了,在“兔子洞到底有多深”这种刨根问底的思维影响的全盛期的电视剧才是真的喜欢拖拖拉拉。不过到现在仍然不少见,比如很多场景会让人物问别人一个很直接的问题,但是答案又不是直接给的,因为还没到揭露真相的时机。如果看到新剧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别追了。如果没有特殊的客观原因让人物不得说出信息,只是单纯的想瞒着观众,那就可以直接把这部剧删掉了。幸运的是,现在比过去的叙事速度已经快了很多,策划人已经意识到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拖着观众了,不过这一点还是可以作为判断剧情好坏的标准。

[-]

8.有没有把自己逼入死角

比如,在试播集设计的核心内容并没有说得通的意义,而且就算扩展开也不会有任何意义,它会不会一直往不对的方向走直到撞上南墙?想想电视剧《未来闪影》(FlashForward),让人们看到关于未来的一些剪影,比如Joseph Fiennes能在别人上厕所或者睡觉的时候看到未来,知道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这其实是存在逻辑矛盾的,也会产生各种问题。或者说有没有一个不能舍弃的元素会和主调不一致?打比方说《编织记忆》(Stitchers),主调是轻松愉快的,同时也想提醒观众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某些时候杀死重要人物。

[-]

9.讲的是什么主题

它有没有核心思想?有没有一个东西来来回回反复地讲?有没有什么元素能让你觉得很假,或者说这部作品是让你觉得真的让你信服还是让你明显感觉到这个剧很愚蠢、很扯?所谓主题并不是说电视剧要成功就一定要像论文一样有重要的主题,但是每个电视剧都要有自己的故事主干,至少要让人们知道你在讲什么东西。而且不能扯太远,要紧扣主题。这个主题有很多种方式传达给受众,可以是提出一个待解答的问题,可能是几个主角合力解决问题表示某种精神等等。如果你看了几集电视还不知道它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或者连一个能产生紧迫感、感触的主要元素都抓不住,那你就该担心这部剧有没有看头了。电视剧可以把一点点慢慢推□□,把焦点先埋着,但是如果前面几集都没有办法抓住眼球的话,流失观众几乎是必然的。

本文译自 io9,由 小笨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28)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