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段时间,达尔文致力于理解哭泣。为了研究哭泣的情绪根源,他求助于动物学家和朋友:猴子会哭吗?非洲人和欧洲人哭得一样多吗?不同文化的常见哭泣原因存在差异吗?达尔文的记录似乎道出了一个趋势: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人们更少哭泣。

由于那是在十九世纪,一些观察员认为温暖地带的人们之所以更常哭泣,原因在于其“原始性”。很明显,这个评估存在许多错误之处。最近,一些研究人员对人们痛哭原因的文化差异进行了调查。

2011年,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失控痛哭的原因存在文化差异。在更加富饶、民主、外向、个人主义的国家里,人们更常哭泣。另外,由于好莱坞和性别偏见,你也许认为女性是爱哭鬼,但其实不同国家的情况不一。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男人最爱哭,而尼日利亚、保加利亚、马来西亚的男人最不爱哭。瑞典女人非常爱哭,而加纳和尼泊尔女人则不那么爱哭。实际上,在性别平等程度最高的国家里,人们更常哭泣。

于是,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些非同寻常的社会经济学结论——哭泣并不是悲惨人士的习惯,而是特权的标志。这是不是说,在不那么发达的社会里,战争、穷困、贫穷以及其它可怕的不平等事件并不会使人哭泣;但在西方世界,工作不顺心却会莫名其妙地使人流泪?研究人员推理道,当国家被战争所席卷、当你要应付生死攸关的可怕情形时,你会意识到哭泣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你还有太多事情要做。

为响应叙利亚难民危机,世界粮食计划署成立了约旦分部,由Dorte Jessen出任部长。十多年来,她在难民身上看到了一双双无泪的眼睛。2011年非洲之角饥荒期间,她在肯尼亚达达阿布的难民营里。她回忆道,在任务初期,她看到一位母亲和两个年幼孩童领取紧急口粮。在距分配点几步开外的地方,母亲扯开其中一个袋子,递给大孩子。

他们没有交谈,也没有表达任何情绪,只是继续走路。当你精疲力竭到一定程度时,就没有情绪激动的力气了。

有趣的是,生物学或许也能解释这种差异。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哭泣是悲伤、失望、愤怒的生物反应——当你感受到这些情绪时,眼眶就会泛起泪水。但在那些“舒适”社会中,哭泣也许还有别的运作模式:当你感到心烦意乱时,你就会哭泣。

无论如何,当你下次再想为不顺心而哭泣时,可以记住这点:在某种程度而言,眼泪是一种奢侈品。

本文译自 scienceofus,由 蛋花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20)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