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实验室的的室温都低于老鼠喜欢的温度,这对它们的健康产生了危害。新的研究认为,这些快要冻僵的老鼠使得大量研究结果不准确,而这个问题比你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在最新发表在《Trends in Cancer 》上的研究中,来自罗斯维尔帕科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就展示了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老鼠身体,并最终影响了实验结果。他们还指出了不同研究领域的差异,比如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研究。这些结果解释了为何大量用老鼠做的研究如此不靠谱。

大多数实验室的室温是20-26ºC,这个温度差不多要把老鼠们冻僵了。它们喜欢30-32ºC的室温。这并非科学家们残忍,而是让他们戴着手套和面具在闷热的环境里工作太不现实。而且这还有助减少异味。

但是在寒冷的环境中,老鼠的心率和代谢机制都会变化,而且会吃更多的食物以保持体温。

[-]

研究合著者Bonnie L. Hylander说:“老鼠在各种温度下都能生存,但是它们会住在温暖的巢穴里。而且它们会群居相互取暖。实验室里的老鼠可以保持健康和体温,但是它们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Hylander的团队发现老鼠为了保持体温而多花的能量影响了实验结果。这些老鼠为了产生热量,就牺牲了免疫系统。如果你是研究疾病的,这就会出现问题。

Hylander自己的癌症研究就显示,老鼠的抗肿瘤免疫系统,包括对化疗和辐射的反应,都会被室温影响。

于是他们调查了其他领域的研究,结果是类似的。Hylander说:“其中一些领域受到的影响更显著,比如心血管疾病和肥胖。”
让问题更复杂的是,不同研究机构的室温不一样,这也会导致结果的偏差。”

经常会发生在一群老鼠身上的实验治疗在另一群身上就没用了。这些所谓“简化”的模型并不简单。造成这些不能复制性问题的因素包括食物,寝具,光照,和与异性老鼠相处的情况——甚至科学家的性别也有影响。

这对依赖老鼠做医疗实验的科学家们而言是个严重的问题。

Hylander说:“现在,研究者们一定要意识这些潜在的数据偏斜,而且他们要对老鼠实验的室温进行说明。如果室温对实验结果造成显著影响,那么研究人员和学术期刊就应该要求在不同的温度在做实验,然后对比结果。”研究人员还应该把老鼠放在培养箱中,把这些结果作为单独的样品池,一些实验室可能必须要升高温度。

Hylander说:“小鼠模型对临床前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并且无可替代。但是我们必须加以改善。”

本文译自 gizmodo,由 许叔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49)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