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的诞生到互联网的发展,技术不断推动我们在新的尺度上合作。人类在规模和力量不断增长的互联网中协作努力,一起达成共同的目标。

而现在,在无数人接入互联网这个巨型共享平台的时代,一个新的理论将让35亿人无障碍知识共享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这便是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 Technology)。

注[1]: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数据库技术,它将每个区块——用于保存不断增长的数据列表的分布式数据库——用时间戳和链接串联起来,使块中的数据不能被更改和追溯。通过这种开放式、分布式的“账本”,交易记录可以被高效且稳定的存储。其特点是去中心化与公开透明。

区块链技术将颠覆现有互联网
credit: 123RF

那么,为什么以前的互联网没有将我们联结在一起呢?为什么我们对政府、媒体和商家等机构的信任在不断的被侵蚀呢?为什么我们很难为想达到的目的而做出妥协呢?

这些问题有很多答案。但其中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因:互联网是分散而破碎的。

信息

从科幻走进现实,互联网使自由获取信息成为可能。文本、视频、思想被广泛传播,我们用网络沟通、组织、安排所有活动,信息如同爆炸一样传播开来。

但正当我们以为世界已被互联网的传送门联通、人类社会将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信息类型,而这种信息比以往的所有信息都更为重要。互联网允许我们有计划地生成、收集和部署有关个人、项目、公司、市场和社会的信息,而一些小的、封闭的用户群将这些独家信息储存在戒备森严的容器里以谋取私利。

我们的思想和创造思想的能力是人类所有财富的最终来源,那是一种几乎没有上限的资源。

——Ramez Naam (科幻作家,《The Nexus Trilogy》作者)

为了抵制这种信息的私有化,从密码朋克和车库黑客发展而来的开源社区自互联网起源之日就开始存在,Linux、Wikipedia和其他无数成功的公共平台、工具和产品从中诞生。但这些社区仍然在Web1.0和2.0的时代败给了私人信息的收集者——Facebook、Google等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再包装的供应商。

注[2]:Web1.0是指万维网发展的第一阶段,“内容创造者是少数,绝大多数用户只是内容的接受者”。在这一阶段各种知识通过商业的力量被搬上网络,信息产生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的趋势。Web2.0则强调创造内容、易用性和互动性,围绕用户之间的分享展开。Web2.0没有产生新的技术规范,而是改变了互联网设计和使用方式。

注[3]:密码朋克(Cypherpunk),一种倡导强加密技术以增强信息隐私性的激进思想。最早作为一个术语出现在Eric Hughes’的《A Cypherpunk’s Manifesto》中。

区块链技术将颠覆现有互联网
credit: 123RF

时至今日,潮流正在转向。今天我们在新的互联网时代面对新的机会,一个有以太坊等去中心分散技术带来的机会:大亨们正在意识到开源的力量,并开始开发由社区推动的商业模式。如果他们在适合的机遇下结合,创造者和开发者们将重获力量。我们将打造全新的互联网以加速世界的前进。

注[4]:以太坊(Ethereum),一个开源的基于公共区块链分布式计算平台的智能脚本,它提供了一个可以使用公共节点国际网络的图灵完备虚拟机和称为“以太”的令牌(类似于比特币)。

价值

当前的互联网上有一种令人不适的紧张感。那些音乐、思维、图像、代码和文本的贡献者们很乐意丰富互联网这个巨型数据库,但又不得不陷入维持自身生存的困境。他们应当为他们的贡献得到报酬。这些工作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不仅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他们的生命充满活力,有时是甚至拯救了这些人。

问题在于,我们交换金钱的方式只覆盖了两个维度,而真正的价值却是无处不在的。当你的目光聚焦在地铁里的一个广告上的时候,价值就已经被创造。当你发了一条带着热门标签的推文,打开房间里的灯,登录Facebook,在Waze上传路况信息,甚至是告诉好友一个小秘密的时候,你就在创造价值。

在二十一世纪,个人数据可能是大多数人必须要提供的最宝贵的资源。我们把信息交给科技巨擘,让他们代为传递邮件和猫咪的视频。

——Yuval Harari(《人类简史》作者)

正在转变的是互联网的使用方式:从交换信息的网络变成交换价值的网络,使我们在无需中介的情况下无障碍地交流。

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价值将随我们自身游走,属于且只属于每个持有者(除非持有者选择卖出它们)。价值将在现实中的多个维度获取。当这些价值在虚拟的平台上爆发增长时,它将像洪水一样迸涌而出,从虚拟涌向现实。 (完)

# 煎蛋相关:区块链是个好技术,印度人已经走在前面了
# 煎蛋相关:为防盗版,美□□行业引进区块链技术
# 煎蛋相关:远超比特币的下一代Blockchain应用

本文译自 Futurism,由 下弦の月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9)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