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子禾 童鞋投递译稿。
译者序:算是为诺兰新电影做点准备工作。阅读愉快!

敦刻尔克大撤退——二战中拯救英军的一次行动
credit: 123RF

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之间,英国派遣了222艘皇家海军舰艇和约800艘民船去法国敦刻尔克港帮助撤离英国远征军(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 BEF)和其他盟军部队。在八个月的“静坐战”之后,英、法、比三国的军队很快被纳粹德国于1940年5月10日开始的一系列闪电战所击败。

为了不坐以待毙,英国远征军决定撤退到敦刻尔克等待救援。“发电机”计划(Operation Dynamo),即对二十余万士兵的撤退计划,在当时是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英国成功地组织起了行动,并最终救回了198,000名英国士兵同140,000法国和比利时士兵。如果没有这次敦刻尔克大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战会于1940年以同盟国的战败收场。

战斗准备

在1939年9月3日二战开始后的八个多月时间里几乎没有任何战事发生;这段时间在后来被新闻界称为“静坐战”(Phoney War)。尽管这给了英法比三国操练军队的机会,但是在次年5月10日袭击发生时,三国将士仍是措手不及。

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德军是抱着取得和一战不同且胜利的结局,而盟军却并不振奋只是想着不过又是再来堑壕战(trench warfare)。

而且盟军过渡依赖于新建成的高技术防御工事——马奇诺防线(Maginot Line)。这道防线位于法国在东北部与德国接壤的边境。盟军因此忽略了被敌人从北部进攻的可能性。

所以,盟军部队用本可操练的时间来饮酒寻欢,被动迎战。

对于许多英国远征军士兵来说,在法国的驻扎更像是一个假期——好酒好菜、百无聊赖。

当德国人在5月10日清晨开始袭击的时候,一切都变了。英法军队北上与比利时军队汇合去抵抗德军的推进。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大批的德国军队正在穿越原被认为无法通过的阿登高地。

退回敦刻尔克

面临背受从比利时方向而来阿登高地而下的德国军队,盟军很快被逼到不得不撤退的境地。

法国军队在此时已经溃散。一些被困于比利时境内,一些则分散未知。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有效的沟通,这一回撤让法军陷入了彻底的混乱。

英国远征军也撤回到法国境内,边对还边加入小规模的对战。白天掘壕晚上后跑的日常让英军士兵几乎不能合眼。同样逃跑的难民堵住了街道,战士和装备行进缓慢。德军的斯图卡(stuka)轰炸机不分士兵或民众,散兵和坦克像是随处闪现。

远征军队时常走散,但他们依然保持着相当高的士气。

盟军的秩序和策略一日三变。法国想重整军队并发起反击。5月20日,英远征军时任指挥官、陆军元帅John Gort下令攻击法国北部城市阿拉斯(Arras)。

尽管刚开始很成功,但是这波攻击并不足以冲破德国防线。远征军再次被迫回撤。

法国继续要求重新部署以及反攻。英国这边则开始意识到,法比的军队军纪混乱且士气低落根本挡不住不了德国高效的推进。Gort认为,如果英军和法比部队整合,很有可能结局是团灭。

1940年5月25日,Gort做了个艰难的决定——放弃联合反攻并撤回敦刻尔克等待救援。法国方面认为这是军队擅离职守的表现,而英国则希望这是留得青山在的一着。

来自德国和加来守卫的助攻

讽刺的是,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有着德国人的一份功劳。当英军在敦刻尔克重整之时,德国人在仅距18英里时停止了前进。整整三天(5月24至26日),德国乙军没有任何动静。许多人认为这是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有意放走英军,确信这会让英国更快来议降。

但一个更可信的原因是,德军指挥官Gerd von Runstedt上将不愿意让他的铠甲师进入敦刻尔克的泥潭。而且,德军的后勤补给在这样的突进中已经跟不太上,他们需要留补给还有步兵足够长的时间来赶上。

德国甲军也等到5月26日才向敦刻尔克发起进攻。行进中,甲军在对一小批躲在加来(calais)城内的英国远征军进行围攻中耽误了行程。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认为在加来的英勇抵抗和敦刻尔克撤退的成功有直接的关系。

(丘吉尔引言略)

这是远征军在敦刻尔克休整的黄金三日。

5月27日,德军再次进攻,Gort元帅下了令在敦刻尔克四围组成三十英里长的防线。

这由英法两军组成的人墙给大撤退争取了时间。

撤离敦刻尔克

1940年5月20日,在陆军回撤的同时,海军上将Bertram Ramsey在英国多佛(Dover)开始思考水路撤退的可能性。最终,英国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部署“发电机”计划来营救英国及盟军的部队。

这个计划如下:英国派船渡过英吉利海峡接回在敦刻尔克浅滩上等待的军队。尽管有近三十万的士兵等待回国,但预计仅能救回四万五千人。

一部分的问题是敦刻尔克的口岸。过于平坦的海滩使得大部分海港太浅而不能停泊舰艇。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派小船来回靠岸接人。但这用去了更多的时间,而且也没有足够多小船。

再有,敦刻尔克的水域浅到连小船都需要停在离海岸线三百英尺之外,士兵们需先淌到齐肩深的水里才能再去爬上小船。由于监督的不利,亡命的士兵不顾地超载,从而导致船只倾覆。

另外的问题是,第一批从英国出发的舰艇不知道营救的确切位置。这些海军将会分散在21英里长的海岸线上而不晓得具体在何处载人。这造成了混乱和延迟。

海岸很宽,沙丘近岸,排成长队等候的士兵布满了沙滩。尽管筋疲力竭久未合眼,士兵只在等候的时候吃(lu)点(shang)东(liang)西(guan),因为战场实在太吵睡不了觉。口渴是在海滩的大问题,因为附近所有的淡水都已经被污染了。

加快进程

将士兵载上小船——摇到大船——再摇回来——继续载人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截至27日午夜,只有7,669名士兵顺利返回英格兰。

为了加快进程,Willian Tennant船长下令让驱逐舰直接沿着停靠在1600码长的东防波堤。也算物尽其用,船长的这一谋划起了奇效。从此这东堤就成了士兵上船的主要地点。

5月28日一天,17,804名士兵被带回了英国。这是一大进步,但仍有十几万的士兵等待施救。后卫部队算是暂时hold住了德国的攻击,但这可能就再坚持不了几天甚至几小时了。敦刻尔克亟待更多救援。

在英国Ramsey上将竭尽所能派遣每一船只——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渡峡救人。这一“小舰队”最后有了:驱逐舰、扫雷艇、反潜艇拖网船、机动艇、游艇、渡船、汽艇、平底船和一切他们能找到的船。

小舰队于5月28日抵敦刻尔克。每艘船都从敦东的海滩上载了人然后驶过危险的水域到达英格兰。Stuka轰炸机在天上纠缠,潜水艇在水下作乱。这是一次危险的尝试,但是它最终拯救了英国军队。

在5月31日,53,823名士兵被带回了英国——很大程度上得感谢小舰队。6月2日接近零点的时候,St. Helier号载着最后一批英国远征军离开敦城。然而,那里还有不少法军需要营救。

驱逐舰和其他舰艇上的船员们在无休的数次往返中已经疲惫不堪,但仍然被派遣去施救更多的士兵。法国方面也送来了军舰和民船帮忙。

1940年6月4日,凌晨3点40分,最后一艘船——Shikari离开了敦刻尔克。尽管英国起初只预想到能保住45,000人,他们最后成功地营救了共计338,000的盟军。

后记

敦刻尔克一场营救是撤退是失礼,但人们仍给了部队英雄般的礼遇。整个行动,后来被称为“敦刻尔克奇迹”,给了英军一声号角,也是让他们重振精神投入余下的二战。

最重要的是,敦刻尔克大撤退挽救了英国军队也让他们有能力择日再战。

本文译自 thoughtco,由 投稿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27)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