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是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后遮挡太阳光线而造成的自然现象,从战局骤变到科学突破,它从多方面影响着人类活动。本文将展示该天文现象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个例子。

改变世界的三次日全食
credit:123RF

太平使徒

公元前585年的春天,两敌对部落在今土耳其境内进行土地争夺战;而激战正酣之时,一场日全食阻止了他们的步伐。在那之前,吕底亚人与米堤亚人已经交战了10年有余,而这场日全食却使他们重修于好。出生于波斯帝国时期的摩索拉斯(今土耳其博德鲁姆)希罗多德是一名伟大的古希腊史学家,据其记载,双方视日食视为战争终结的预兆,因而他们不再刀剑相向。

这个举世闻名的事件又称泰勒斯日食(Eclipse of Thales),据传是由这名未参与战争的科学家预测的。这是西方科学界的首次成功预言日食,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称日食发生这天为“科学的诞生日”。然而一些历史学家提出质疑:认为希罗多德在编纂史料时,将公元前585年的泰勒日食与在相同区域分别发生于24年前和2年前的月食混淆了。

成就天体物理学家

为观测1919年5月29日的日全食,英国科考队曾把器材运送到巴西的索布拉尔。剑桥大学的亚瑟·爱丁顿组织了这次日食之旅以验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发生于1919年的日全食是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天赐良机,该理论假定重力是如行星之类的高质量物体所引起的时空扭曲表现。简单来说,就是行星用重力把太空石块拽到它的运转轨道上。就好像把一个保龄球放到蹦床上后,蹦床便会向下凹陷;这时如果沿着边缘滚进一块石头,便会看到石块去往保龄球所在位置。

在非洲西海岸,如科学家们亲眼所见,日全食如期而至;从而他们能够观测临近太阳的恒星位置,并计算比较由于太阳质量所造成的时空扭曲。此行证实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学性,他一举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化敌为友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站前夕,那年日食的最佳观察地点是太平洋上一个偏远的小岛——坎顿岛,别名玛丽岛或燕子岛;同时又是死对头英美海军考察队的大本营,两军舰长一度短时地激烈交火,直至双方背后的政府出面平息此事。

而最终,为了确保1937年6月8日日食的观测、记录以及其他一些科考活动无虞,双边最终转向了友好竞争。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的几年间,两个国家甚至开始以该岛作为公共补给基地,以利用其地理优越性通力合作对抗日军。

#一些关于日食的神棍故事#

[link]

本文译自 howstuffworks,由 lnm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2)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