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会造成心理伤害吗
credit:锐景创意

“我恨学校!” 这是莘莘学子司空见惯的呐喊,但当这句话从一个博士生口中说出时,你就要当心了。研究政策(Research Policy)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称,比起普通高等教育人群(其中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或学生),博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泛滥。

这项研究着重于学术工作条件对各式各样专业的博士生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一个包含十二个问题的健康通用问卷(GHQ-12)调查了比利时法兰德斯大学的3659名博士生,根据精神健康状态来评估一个人的幸福程度与潜在抑郁倾向。欧洲的博士课程设置与美国大同小异,但存在学费较低、学期更短、与欧洲企业有正式就业合同等差异。

问卷问题主要集中于抑郁症和社会功能障碍的症状,从持续性的紧张不悦到精神涣散和自信缺失。研究人员所用的问卷版本通过四种症状表征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出现问题。研究人员发现,被评估的博士生中有32%存在正在经历或发展成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的风险。学生报告中屡见不鲜的感受包括因焦虑失眠,无法攻克难关,厌倦日常生活等。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抑郁症是当今世界疾病与残疾的主要诱因,而32%已经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数字了。与受过高等教育的一般人群(雇员和学生)相比,研究人员发现博士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高出很多,是其余三个群体的2.43倍、2.84倍和1.85倍。

显而易见的压力源是超出负荷的学术工作量会,但研究人员发现除此之外,工作环境和组织政策也会对精神状况造成影响。工作与家庭平衡难、工作要求高、控制力低下以及上司的放羊式(或被动型)领导风格,乃至封闭决策式的团队文化都与潜在心理健康问题息息相关。而另一方面,老板善于领导、有远大学术追求或重视学术界外地位的博士生往往心理健康状况不错。

研究作者表达的并非是在学术界工作或攻读博士学位是对人体健康有害无利的。但他们的研究结果确实表明,博士生的压力源绝对非同小可。如果博士学生的工作条件欠佳和职业前景渺茫,他们的心态多半会崩掉。

本文译自 howstuffworks,由 lnm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15)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