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解释了进化为何使人类变胖。科学家对比了人类和其他灵长类肥胖个体DNA差异,并解释了人类机体处理脂肪的机制。

脂肪为机体储存能量并且保护内脏器官,促进机体吸收某些营养素并且生成一些重要激素。

膳食脂肪包括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它们都有不同的性质。人们应该避免或仅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因为它们增加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或者叫“坏的”胆固醇的水平。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

甘油三酯是人体最常见的脂肪。它储存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额外的能量。在消化过程中,机体将之分解并通过血流转运至细胞。机体消耗一部分甘油三酯提供能量,另一部分储存在细胞内。

脂肪的代谢对人的生存至关重要,其中任何代谢过程的不平衡都可能导致超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大死因,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在2016年,大约有一千八百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人类如何成为“肥胖的”灵长类

现代饮食习惯加上缺乏运动导致肥胖“流行”,但一项新研究强调进化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员发现人类DNA中的一些改变,这些改变阻碍了细胞将“坏的”脂肪转变成“好的”脂肪。这篇论文发表在基因生物学与进化( 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上。

“我们是肥胖的灵长类动物,”研究报告的合著者、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杜克大学生物学博士后德维·斯温-伦茨Devi Swain-Lenz说。

斯温-伦茨和杜克大学生物学家格里格瑞Greg Wray领导的研究人员使用ATAC-seq技术比较了人类、黑猩猩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脂肪细胞样本。分析了脂肪细胞DNA在不同物种间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人类的身体脂肪含量在14%到31%之间,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脂肪含量不到9%。此外,人类的DNA区域更加紧凑,因此限制了参与脂肪代谢的基因的表达。

研究人员还发现,与人类相比,黑猩猩和猕猴的大约780个DNA区域更容易表达。这意味着人体将坏脂肪转化为好脂肪的能力降低了。

不是所有脂肪都一样

斯温-伦茨解释说,大多数脂肪是由“储存热量的白色脂肪细胞”组成的。这种脂肪堆积在腹部和腰部。其他脂肪细胞,称为棕色脂肪细胞,有助于燃烧卡路里。

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人类之所以有更多脂肪是因为能将白色脂肪转化为棕色脂肪的DNA区域被抑制了。

斯温-伦茨补充说:“当人们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仍然可以激活人体有限的棕色脂肪组织,但需要我们采取行动。”

研究人员认为,早期的人类需要储存脂肪不只是为了保护重要脏器和保暖,同时也为了营养不断增大的大脑。事实上,人类大脑在进化过程中体积增大了三倍,现在大脑比其他器官消耗更多能量。

科学家目前希望了解促进机体将白色脂肪转变成棕色脂肪是否可以减肥,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组可以作为转化开关的基因,但我们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斯温-伦茨说。

本文译自 medical news today,由 Mork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7)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