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科全书制造商到数字学习巨头,大英百科正在崛起,并可能准备上市。

近250年来,《大英百科全书》一直是象征知识的金字大部头,常被用来彰显主人的学识。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类实物媒介似乎注定消亡。2012年,出版方宣布停印纸质版,许多人质疑在维基百科时代,这家公司还能否存活。

答案是适应潮流。
如今,公司更名为Britannica Group,运营包括Britannica.com和在线Merriam-Webster词典在内的网站,并向学校和图书馆出售教育软件。它还开发人工智能代理软件,用于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和数据检索等应用。

首席执行官Jorge Cauz表示,公司已经不仅实现生存,还在财务上表现出色,利润率约为45%。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可能寻求估值约1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大股东、瑞士金融家Jacob E. Safra在2022年的一份诉讼中曾引用投资银行的估值称,大英百科市值为5亿美元。

公司称,其网站每年吸引70亿次页面浏览,覆盖150多个国家。Cauz说:“我们的用户量达到了历史新高。”

大英百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由三位苏格兰印刷商创办。从那时起,它逐渐发展为知识领域的重要一员,2010年最后一版纸质百科全书由32卷组成,重达129磅,售价近1400美元。它不仅是知识的象征,更是一种地位的象征。

但维基百科的免费内容和大量活跃编辑打破了这种商业模式。2005年的一项研究甚至称两者在准确性上相差无几,这一结论大英百科虽有争议却也促使其高层决定,停止纸质版,将资源投入数字化产品。

实际上,最后一版纸质百科问世时,公司已着手开发在线网站和教育软件。如今,大英百科看到了生成式AI技术的巨大潜力,认为它能让学习更具动态性,也更吸引人。

Cauz表示,公司过去几十年一直在探索相关技术。2000年,它收购了Melingo公司,这家公司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方面表现出色。现在,公司在芝加哥和特拉维夫设有两支技术团队。

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的火爆让公司高管意识到需要加大投入。大英百科利用AI创建、事实核查和翻译内容,还推出了一款基于其在线百科信息的聊天机器人,Cauz称其比通用聊天机器人更准确。

此外,公司正在开发更多AI驱动项目,包括英语教学软件、为教师定制课程计划的工具以及升级版的Merriam-Webster在线同义词词典。尤其是疫情期间虚拟学习工具的普及,推动了教育软件需求增长,公司收益翻倍,从两年前的约1亿美元飙升至更高水平。

展望未来,大英百科计划扩展其在印度、巴西和泰国等国家的业务。但对于华尔街来说,关注的焦点是它何时将商业成就转化为一次“重磅行动”。

今年1月,公司表示已提交IPO的保密文件,但尚未确定时间。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还在权衡上市时机。今年夏天,有报道称大英百科正考虑筹集数亿美元的债务和股权融资,以部分偿还Safra的债务。Cauz对此不予置评,仅表示公司并不急需额外资金。

本文译自 The New York Times,由 BALI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2)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