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单个量子比特的时间演化竟映射出三维空间的几何奥秘。
科学家在研究一个量子比特随时间变化的行为时,意外发现其中竟然隐藏着三维空间几何结构的线索。这一发现不仅让人惊叹,也重新点燃了关于时空本质的讨论。
19世纪的物理学家普遍认为,空间和时间是彼此独立的。而如今,两位研究者开始怀疑,这种看法或许并没有错。他们的推论来自对量子比特行为的深入研究,甚至挑战了当下物理界普遍接受的观点:四维时空才是现实世界的根基。
所谓量子比特,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可以处于两种状态之间的微观对象,比如两个不同的自旋状态。由于它属于量子体系,量子比特还能处于这些状态的叠加态,展现出普通物体无法拥有的奇特特性。
多年来,科学家们在探索量子比特数学描述时,时常隐约感受到其中似乎暗藏着与空间几何有关的深层联系。来自牛津大学的Vlatko Vedral就说过,量子比特的数学模型一直让人浮想联翩。而现在,他和海南大学的James Fullwood一起,终于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解释:空间的几何结构,或许就藏在量子比特随时间演化的行为之中。
他们的研究从一个简单模型入手,设想一位实验者在一段时间内对单个量子比特进行连续测量。他们并没有假设量子比特的初始状态如何,而是专注于不同时间间隔内测量结果之间的关联。换句话说,他们在分析:今天量子比特的行为,是否和它过去24小时的行为有关?又或者和48小时前的行为有关?
结果令人惊喜。这些测量结果之间的关联模式,竟然在数学上与三维空间的结构极为相似。更具体地说,研究者们从量子比特的时间行为中,推导出了描述空间距离的公式,也就是所谓的“欧几里得度量”。
当然,Vedral也坦言,我们所处的空间结构,比他们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要复杂得多。但即便如此,仅仅通过对一个量子比特的简单观察,就能重现三维欧几里得空间,依然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线索。他说:“令人惊讶的是,只要一个量子比特,就足以还原完整的三维空间。”
更引人遐想的是,这项研究似乎还暗示,时间和空间或许并非密不可分。如果空间的几何能从时间中推导出来,那么时间本身也许是独立存在的。按照目前流行的理论,空间和时间共同构成了四维连续体——时空,这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石。如果将两者拆开,就等于对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出挑战,自然也就成了物理学界颇具争议的观点。
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支持这种分离的设想。比如加拿大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的Lee Smolin就认为,时间比空间更加基础。不过,他的时间观并不与这项新研究的数学框架相符。他提出,时间并不是静止的,也不需要特定的结构来描述,而应该被理解为一个接一个发生的当下时刻,仿佛世界的脉搏一样跳动不息,而没有任何固定的框架来约束它。
本文译自 New Scientist,由 BALI 编辑发布。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