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中的重金属污染令人担忧,镉、铅、砷等超标可能引发健康危机,甚至致癌。研究揭示,这些污染物正通过日常使用悄然累积,危害人体与生态。

重金属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污染物,它们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密度通常超过5克/立方厘米。由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建筑施工、未经处理的废物排放等人类活动,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浓度持续上升。它们不易降解,能在生态系统中长期存在并通过食物链累积,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某些重金属如铁、锌在人体内有生物功能,但过量摄入仍可能引发毒性;而镉、铅等非必需重金属则毫无益处,积累后危害尤甚。

牙膏,这一每天不可或缺的口腔护理产品,竟也成为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之一。研究发现,市面上许多牙膏含有镉、铅、砷、汞等重金属,即便浓度不高,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毒性累积。例如,沙特阿拉伯的牙膏样本中几乎全部检出镉、铅和砷,研究者警告,若持续使用,体内重金属含量可能超过安全阈值。相比之下,化妆品如洗发水、面霜等也因含有重金属而备受关注,但牙膏因其每日高频使用,风险更不容忽视。

重金属的毒性不容小觑。砷可能引发皮肤癌,镉长期暴露则对肺、肾等器官有致癌风险。铅中毒的症状包括烦躁、食欲不振、牙龈变色、贫血甚至肾衰竭,而汞则会导致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试想,每天刷牙时,这些有害物质可能通过口腔黏膜悄然进入体内,久而久之,后果不堪设想。更令人担忧的是,牙膏中的重金属还会随废水排入环境,污染水体和土壤,进一步放大生态危害。

各国对牙膏中重金属含量设定了严格标准。例如,美国FDA规定砷不得超过3ppm,铅限制在20ppm;欧盟则更为严格,铅和汞限值仅为0.5ppm;印度标准要求总重金属含量低于20ppm。然而,全球11项研究显示,牙膏中普遍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例如,Odukudu等学者发现镉和铬含量超出预期,而Orisakwe指出部分牙膏的铅含量虽在标准范围内,但仍引发公共健康担忧。Vella和Attard的研究显示,部分牙膏的铅和镍浓度甚至超过美国和欧盟规定上限。

更令人不安的是,重金属可能通过污染的原材料无意混入牙膏,或因抗龋作用被故意添加,如含银的牙膏成分。Arshad等发现,部分样本镉含量高达1.39ppm,远超安全值。Lawi等研究则指出,部分牙膏的锌含量超出世卫组织标准,铁含量也普遍偏高。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即便是日常用品,也可能潜藏健康风险。

面对这一全球性问题,监管机构需进一步收紧标准,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经过严格检测的牙膏品牌。毕竟,刷牙本是为了健康,若牙膏反成“隐形杀手”,后果令人不寒而栗。

本文译自 PMC,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