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挑战家猫起源旧说,揭示其或源自Tunisia,文化力量而非仅农耕需求推动了它们的传播。

长期以来,追溯家猫起源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这些神秘的小家伙很可能是在新石器时代,就悄悄伴随着早期农夫的脚步,随着农业文明的扩张一同散布到了欧洲各地。

然而,最近两项大规模的联合研究,分别由罗马 Tor Vergata 大学(联合了42家机构)和埃克塞特大学(汇集了37家机构的力量)牵头进行,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远比过去想象更为错综复杂的画卷。这两项研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北非的 Tunisia,认为那里很可能才是家猫真正的摇篮。

这些研究成果,巧妙地融合了海量的基因数据与坚实的考古发现,不仅对欧洲家猫出现的传统时间表提出了质疑,更暗示了文化和宗教等人文因素,或许才是推动猫咪被驯化并跨越山海迁徙的关键力量。

对考古学家而言,猫咪的身世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主要原因在于,仅凭骨骼形态或是过去常用的线粒体DNA标记,家猫与其野生的表亲们往往难以清晰地区分开来,它们之间的特征界限常常显得模糊不清。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罗马 Tor Vergata 大学的研究团队便着手进行了一项细致的古基因组学分析。他们收集了来自欧洲和 Anatolia 地区多达97个考古遗址的古老猫咪遗骸,同时还纳入了来自意大利、保加利亚以及北非博物馆珍藏的样本。

在其发表于预印本平台 bioRxiv、题为《过去两千年间家猫自北非的扩散及其引入欧洲》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详细分析了多达70个古代猫咪的低覆盖度基因组,辅以17个现代及博物馆猫咪的基因组数据,并对其中37份猫遗骸进行了精确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

通过对这些样本细胞核DNA的深入解读,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真正带有家猫血统的猫科动物,直到大约公元1世纪才开始在欧洲大陆留下足迹,这比传统观点认为的时间晚了足足数千年之久。

该团队的研究还勾勒出了两次截然不同的引入浪潮。第一次浪潮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一些来自西北非洲的野猫被带到了 Sardinia,它们的后代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岛上独特的野生猫种群。而第二次影响更为深远的浪潮则发生在罗马帝国时期,这次被引入欧洲各地的猫,在基因上已经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家猫品系非常接近,而这次引入的源头,研究人员认为正是指向了 Tunisia,暗示那里是早期家猫驯化的一个重要枢纽。

与此同时,由埃克塞特大学主导的另一项合作研究,其预印本同样发布在 bioRxiv 上,题为《重新定义猫的驯化时间与背景、扩散路径及欧洲野猫的局部灭绝》,则提出了一个略有差异的时间框架。

这项研究分析了来自206处遗址、多达2416块的古代猫科动物骨骼,并将骨骼形态学的分析结果与基因数据进行了细致的比对。他们的结论是,家猫踏足欧洲的时间可能更早一些,大约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初期,也就是在罗马帝国势力达到顶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研究人员甚至在公元前4世纪至2世纪的英国遗址中,发现了独特的线粒体基因类型,这暗示着早在铁器时代,家猫可能就已经通过某种途径与不列颠群岛发生了接触。之后,在罗马统治时期、古典时代晚期乃至维京时代,又陆续有不同批次的家猫被引入。与罗马团队的研究相似,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者们同样将家猫的起源地指向了 Tunisia。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猫的驯化主要是基于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猫帮助人类控制粮仓周围恼人的鼠患,从而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然而,这两项新研究共同揭示出,除了这种实用价值,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等人文层面的因素,在激发人类对猫的兴趣并推动其传播过程中,扮演了远超想象的重要角色。

例如,在古埃及,猫被视为神圣的动物,与女神 Bastet 等一同受到尊崇,这种崇拜甚至催生了将猫制作成木乃伊并可能通过宗教交流网络传播到其他地区的习俗。无独有偶,在古希腊和罗马的宗教文化中,猫也成为了女神 Artemis 和 Diana 的象征,其地位与 Bastet 在埃及的显赫程度遥相呼应。

目光转向北欧,那里的神话传说中,猫同样与爱与美的女神 Freyja 紧密相连,传说中她的战车就是由两只大猫牵引。这些跨越不同文明的相似之处有力地表明,精神信仰和宗教仪式在无形中成为了强大的推手,将猫这种迷人的生物带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此外,这两项研究都记录下了外来家猫进入欧洲后,与当地土生土长的欧洲野猫之间发生的复杂互动,包括种群的融合以及不可避免的生存竞争。有证据显示,大约从公元第一个千年开始,欧洲野猫的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这很可能与家猫争夺食物和领地、带来新的疾病,以及两者之间发生杂交等因素有关。

尽管这两大研究团队在关于家猫抵达欧洲的具体时间点和扩散路线上给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推测,但它们殊途同归,得出了一个核心的、颠覆性的共识:家猫在欧洲的驯化和广泛传播,不仅发生的时间比我们过去认为的要晚近得多,而且其背后的驱动力也远非仅仅是生存需求,文化因素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新发现有力地驳斥了那种认为猫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聚落中随处可见的传统观点。同时,它们也清晰地警示我们,过去单纯依赖线粒体DNA标记来追踪猫的驯化历史,很可能会遗漏掉许多关键信息,无法勾勒出这段历史的全貌。

总而言之,这两项研究的成果极大地刷新了我们对于猫——这种人类最亲密的动物伴侣之一——其身世来源的认知。它们不再是那个被动地、悄无声息地跟随着早期农夫脚步,仅仅为了食物而逐渐靠近人类社会的模糊形象。相反,一幅更生动的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家猫很可能是在北非经历了驯化之后,才在人类的文化习俗、繁荣的贸易网络乃至神圣的宗教信仰等多重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分批次、跨越重洋地来到了欧洲大陆。

本文译自 phys.org,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