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Elon Musk的X用户发现账号流量骤降,联合国报道显示,Musk可能利用平台控制权打压异议,引发自由言论争议。
2022年,Elon Musk以“言论自由捍卫者”的身份收购了推特(后改名为X),承诺打造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然而,现实似乎与他的承诺背道而驰。《纽约时报》发现,三位曾在去年12月与Musk公开争执的用户——Anastasia Maria Loupis、Laura Loomer和Owen Shroyer——他们的账号流量几乎一夜之间崩盘。这三人都是X上的活跃人物,以极右翼观点和争议性内容闻名。他们的遭遇引发了一个尖锐的问题:Musk是否在利用平台控制权,悄悄打压批评者?
Anastasia Maria Loupis的遭遇尤为典型。她的账号曾每天吸引数十万浏览量,内容充斥着极右翼评论和阴谋论。但在与Musk发生争执后,她的帖子几乎无人问津。她在丹麦接受采访时失望地说:“我们曾如此支持他,相信他的承诺,结果全是谎言。”为了应对流量骤降,她甚至开设了第二个账号,尽管粉丝量远少于原账号,新账号的帖子却意外获得更多曝光。她愤怒地表示,将对Musk和X提起诉讼。
Laura Loomer的经历同样引人注目。作为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她在X上拥有超过百万粉丝,靠散布虚假信息和种族主义言论积累了影响力。去年12月,她因批评Musk支持技术移民签证计划而与他交锋。Musk公开回应:“Loomer只想博眼球,忽略她。”几乎瞬间,她的账号流量暴跌。她还短暂失去了X Premium权限,这意味着她无法从订阅者和广告分成中赚钱。据她估计,这段时间她损失了约5万美元的收入。直到Musk重新与她互动,她的帖子才逐渐恢复热度。她在2月发帖感谢Musk恢复了她的盈利权限,Musk则轻描淡写地回复:“不客气。”
Owen Shroyer,一位极右翼活动家和Infowars节目主持人,也在签证问题上加入了批评Musk的行列。12月26日,他嘲笑签证持有者的工作机会,随后发现自己的帖子几乎从粉丝的动态中消失。他在邮件中表示,如果粉丝不在他发帖时在线,事后就看不到他的内容。他怀疑有人基于个人或政治偏见操控了流量,但不愿直接指责Musk,而是暗示Musk授权的某些人可能滥用了权力。
这些事件并非孤立。许多用户在批评Musk后声称自己的账号被“隐形封杀”,即帖子被算法刻意压低曝光度。Loupis指出,Musk可能对小账号动手无人察觉,但对像她这样拥有百万粉丝的大号实施压制,影响立竿见影。Musk曾公开否认X存在隐形封杀,声称“言论自由不等于曝光自由”。他认为,平台不会因仇恨内容封禁用户,但会降低此类内容的可见度。然而,Ari Cohn等自由言论倡导者对此提出质疑:“他宣称要维护言论自由,却做出这样的举动,完全违背了他打造开放环境的承诺。”
Musk的行为还引发了更广泛的担忧。随着他成为特朗普的亲密盟友,并积极推动全球极右翼政治,他的政治野心让人们对X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外界无法窥探X的算法运作细节,但Musk在争执中透露了一些线索。他曾在X上表示,如果大号用户屏蔽或静音他人,其流量将被大幅限制。作为X上拥有超过2.19亿粉丝的最受欢迎用户,Musk的屏蔽行为可能产生巨大影响。他还暗示,部分用户可能被踢出X Premium计划,从而失去流量加成和盈利能力。
尽管X的审核政策页面宣称不会基于个人观点限制内容,但Loupis、Loomer和Shroyer的遭遇让人质疑这一说法的可信度。2022年,几位知名记者也曾突然被X暂停账号,Musk当时以违反隐私规则为由搪塞,事后却未作进一步解释。这些事件共同勾勒出一个令人不安的图景:Musk或许正在利用X的控制权,选择性放大或压制声音,而这与他当初的“自由”承诺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总是说会有批评者,但关键在于,他并未试图让他们闭嘴。”Musk去年2月曾这样写道。然而,对于那些流量一夜蒸发的用户来说,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讽刺。X的未来会成为真正的言论自由乐园,还是Musk个人意志的延伸?这个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本文译自 The New York Times,由 BALI 编辑发布。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