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正式认定第五型糖尿病,与早期营养不良相关,影响全球2000多万人,揭示多样化病因与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糖尿病,这个看似熟悉的疾病,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最近宣布了一种全新类型的糖尿病——第五型,专门用于描述因早期营养不良导致的糖尿病。这不仅丰富了糖尿病的分类体系,也为全球健康治理带来了新的思考。实际上,糖尿病的种类远超人们的认知,远不止一型、二型那么简单。以下,我们将带你走进糖尿病的多样世界,探索它们的成因与治疗之道。

第一型糖尿病源于身体的免疫系统误攻。免疫系统错误地破坏了胰腺中负责生产胰岛素的细胞,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发生在婴儿期,也可能直到老年。它的发生与饮食或生活方式无关,而是遗传倾向与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通过注射或胰岛素泵维持血糖稳定。近年来,少数患者通过移植来自逝者的胰岛细胞,减少了胰岛素注射的频率,甚至完全摆脱依赖。然而,这种治疗需要强效免疫抑制药物,且尚未普及。更有希望的是,干细胞移植技术已成功“治愈”部分患者的糖尿病,尽管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比之下,第二型糖尿病更为常见,常与高体重指数相关,但体重正常的人也可能患病,尤其是那些有强烈遗传倾向的群体。南亚、非洲及加勒比裔人群即使体重较低,也面临更高的患病风险。治疗上,药物如二甲双胍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抑制肝脏糖生成,帮助数百万人控制血糖。此外,还有多种药物可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或改善其作用。研究表明,个性化治疗能显著提升健康效果。更令人振奋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能逆转病情。例如,一项试验显示,持续12个月的每日800卡低热量饮食,让46%的患者成功逆转了第二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则在孕期悄然出现,通常在怀孕24至28周之间,因激素变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而引发。超重、家族病史或曾生育大体重婴儿的女性风险更高。中东、南亚、黑人及非洲加勒比裔背景的孕妇,以及年龄较大的女性,也更容易受影响。治疗上,饮食调整和运动通常是首选,必要时辅以药物或胰岛素注射。及时干预不仅保护母亲健康,也为胎儿奠定良好基础。

除了这些常见类型,还有一些罕见但同样重要的糖尿病亚型。新生儿糖尿病在婴儿期即可显现,某些基因突变影响胰岛素分泌,部分患者仍能产生少量胰岛素,可通过口服药物刺激胰腺释放。青年期单基因糖尿病则与遗传变化有关,可能影响胰腺对血糖的感知或其发育过程。第三型C糖尿病则由胰腺损伤引起,例如胰腺癌患者在切除部分胰腺后可能发病,胰腺炎也可能导致类似情况。囊性纤维化患者同样面临特殊风险,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到40岁时会发展为囊性纤维化相关糖尿病。

新认定的第五型糖尿病则与众不同,它与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密切相关,全球约2000万至2500万人受其影响,主要集中在较贫穷国家。患者通常体重偏低,胰岛素分泌不足,但这并非免疫系统攻击所致,而是因为童年缺乏足够营养,导致胰腺发育不良。动物实验早已揭示,孕期或青春期的低蛋白饮食会削弱胰腺功能,使胰岛素生成细胞储备不足,增加糖尿病风险。这种类型的认定,凸显了营养与健康之间的深层联系。

糖尿病如同一把大伞,涵盖了多种血糖升高的疾病,但每种类型的成因却千差万别。例如,一个在印度乡村长大的孩子,因童年营养匮乏可能发展为第五型糖尿病;而一个南亚裔中年人,可能因遗传和生活方式的叠加效应患上第二型糖尿病。精准区分类型对治疗至关重要。第五型糖尿病的正式认定,不仅为低收入国家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也推动了全球医学界对糖尿病多样性的深入探讨。

随着科学进步,糖尿病的分类还在不断演变。认识第五型糖尿病,不仅是医学命名上的突破,更是对全球健康不平等的提醒。它呼吁我们关注贫困地区的营养问题,优化治疗策略,让每位患者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救治之道。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