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大脑冷冻保存后或可提取记忆,实现意识复活。
“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话没说完,人就断了气。如果在临终那一刻,有办法把记忆提取出来,再上传进某个系统,让我重新“活”过来呢?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设定,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接近现实。
一项对312位神经科学家的调查揭示,在专业领域内部,关于大脑保存与记忆提取的讨论并非异想天开,而是越来越被严肃对待。这项研究由《The Future Loves You》作者、神经科学家 Dr Ariel Zeleznikow-Johnston 主导。他本人也对调查结果感到惊讶。
“从一方面说,我本来认为大多数神经科学家会认同:既然我们知道记忆是储存在大脑的结构中,如果大脑结构能被完整保存,那记忆就可能随之被保留下来,”他在接受 IFLScience 采访时说,“但这个问题确实古怪,而且带来不少令人不安的推论,所以我也担心大家会一笑置之。让我惊喜的是,大多数受访者都认真对待了这个调查。”
这是首个正式探讨大脑是否可被“保存并提取记忆”的科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受访科学家认为,我们的长期记忆并不是靠动态脑活动维系的,而是以结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这包括突触强度、神经元连接模式等,统称为“连接组”。
“连接组”这个词是向“基因组”致敬而来。每个人有2万多个基因,排列组合各不相同,构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基因组。类似地,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因人而异,形成个人独有的记忆、性格和行为特征。这整套连接结构,就叫做“连接组”。
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在不破坏大脑的前提下,把连接组捕捉下来?例如,使用醛类稳定冷冻保存技术——这是一种将化学固定与玻璃化技术结合的先进方法,能避免传统冷冻中常见的晶体损伤。那么,用这种方式保存的大脑,还能提取出记忆吗?
调查中,神经科学家们给出的中位数概率是40%。换句话说,有40%的可能性,我们真的能从冷冻保存的大脑中读取记忆。更大胆的设想是:这也许还能促成“全脑模拟”,即把一个人的大脑完整上传,恢复其全部记忆与意识。如果你相信“信息论死亡”这一概念——认为只要信息没丢,人就算没死——那理论上这相当于“数字永生”。
“当然,这不是100%确定,”Zeleznikow-Johnston 提醒说,“但也不是0.1%或0.01%。40%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比例,说明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有望实现的。我相信,随着脑植入、模拟技术的进步,这个比例会逐步上升。”
要让40%变成100%,还需要很多努力,但相关的探索早已悄然展开。
Zeleznikow-Johnston 表示:“如果有研究团队能证明,从保存的大脑中成功提取出一段具体记忆,那将极大地支持‘记忆储存在大脑结构中’的理论。”反之,如果连最先进的工具都无法提取出哪怕一段复杂记忆,那可能说明,大脑结构之外还有我们尚未理解的关键。
现在,Aspirational Neuroscience 团队已经设立了10万美元奖金,奖励首个能从保存大脑中解码出非琐碎记忆的研究团队。这不仅是科学竞赛,更是一场关于生命、记忆与永生的世纪追问。
抱歉了,我要去和一颗大脑约会了。
本文译自 IFLScience,由 BALI 编辑发布。

王摸鱼夏款T恤第二波发布,有粉色和无图速干款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