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尼古丁或能改善脑雾,但风险仍不容忽视。

一些长期饱受新冠后遗症折磨的人,正在尝试一种看似不相关的疗法:尼古丁口香糖和贴片。

原本用于戒烟的尼古丁,如今被用来应对大脑迷雾与持续疲劳等症状。一位女性的亲身经历被《Slate》报道,她在服用低剂量尼古丁口香糖后,脑雾症状明显缓解。她的案例虽然只是个体经验,却与德国一项初步研究中的结果相呼应。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四位长期新冠症状患者每天贴用低剂量尼古丁贴片,结果发现他们的疲惫感、无力感、气短和运动困难在六天内显著改善。那些丧失味觉或嗅觉的人,虽然恢复较慢,但在第十六天也完全恢复。这虽不足以得出因果结论,但确实为更大规模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即使部分人能慢慢从新冠恢复,但也有不少人多年未愈,尤其是在疫苗面世之前感染的患者。数据显示,约3%到5%的感染者会在康复后数月,甚至数年,仍旧受到持续性症状困扰。在英国,大约有2.8%的人口正承受“长期新冠”的影响。

脑雾是最难缠的后遗症之一,其背后可能涉及多重机制:大脑炎症、氧气供应不足、血管损伤以及血脑屏障功能紊乱。科学家们正试图厘清这种模糊状态的真正病因。

那位德国研究者推测,疲劳、脑雾和情绪波动或许与乙酰胆碱这种神经递质有关。它在人类记忆、注意力、情绪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正常情况下,乙酰胆碱会附着在一种叫做“尼古丁型乙酰胆碱受体”的部位上,进而完成神经信号的传递。而新冠病毒可能干扰了这些受体的功能,使大脑难以正常传递信号,从而引发一系列身体与精神问题。

尼古丁之所以可能有用,是因为它正好能激活这些受体,从而恢复部分信号传导功能。当然,尼古丁是否能直接“驱赶”病毒,目前仍属推测。

尼古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体内,比如贴片、口香糖、含片或喷雾。其中贴片可以持续稳定释放,避免血液中尼古丁浓度的大幅波动,这也是研究中使用贴片而非口香糖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口香糖虽然更便于控制剂量,但可能引发血液尼古丁含量的快速上升。

目前对于尼古丁是否能提升认知功能,比如记忆力和注意力,研究结果仍不一致。但大多数研究都认为,它的确能强化注意力。要确认尼古丁对“长期新冠”是否真的有效,还需要更大样本的系统研究。

当然,尼古丁并非没有代价。哪怕是以口香糖或贴片的形式摄入,也可能带来恶心、头晕、心率升高和血压上升等副作用。对那些因“长期新冠”而难以运动的人来说,这些心血管刺激反应也许有点帮助,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在医学监督下进行。

更令人担忧的是,长期使用尼古丁可能影响心脏健康,尤其对从未吸烟的人而言,成瘾风险是个现实问题。

那么,除了尼古丁,还有其他缓解方法吗?

一些小规模研究正在测试胍法辛和N-乙酰半胱氨酸的联合用药,这种组合对部分人改善脑雾有效。此外,还有一项针对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试验也在评估尼古丁的潜力,尽管尚未聚焦于“长期新冠”。

不过,专家普遍建议采取基础而可靠的生活干预策略:慢慢增加运动量,保持营养饮食,避免酒精、毒品与吸烟,保证充足睡眠,多参与能激发思维的活动,并练习正念或冥想。这些方式虽然不能立刻见效,却被认为是应对脑雾的稳妥之道。

对那些正在与“长期新冠”或脑雾抗争的人来说,尼古丁或许是一种诱人的新尝试。但专家明确警告,不应自行用药。剂量无法标准化、成瘾风险、未知的长期影响,都让它成为一个高风险的实验对象。

尼古丁或许不是灵丹妙药,但它的确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目前最紧迫的,是寻找真正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去帮助那些仍被疫情后遗症困住的人。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


王摸鱼夏款T恤第二波发布,有粉色和无图速干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