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彗星放入海洋不会降温,反而升温,还可能释放更多二氧化碳。
把一颗彗星抓来丢进海洋,就像往一杯热水里加块冰块,能不能让地球凉快一点?答案是,完全不能。甚至可以说,这种想法会让情况在无数个层面上变得更糟,糟糕得令人叹为观止。
2002年动画《飞出个未来》曾调侃过类似的主意,但现实要残酷得多。问题的第一步,就出在“掉落”本身。任何东西从太空坠落,都会获得巨大的动能,而动能最终会转化成热。尼亚加拉瀑布的水,在50米的下落中就能升温0.1摄氏度——虽然蒸发的冷却效应会抵消这一点。但太空可比瀑布高得多,从地球引力井顶端落下来,带来的热量不仅能融化冰,还能把它煮沸,甚至把蒸汽加热到数千度。如果真建起一条“太空冰瀑布”,到达地面的将不再是冰水,而是一条滚烫的超热蒸汽河流。
小块冰从太空落下,会在到达地面前就分解、蒸发,把热量留在高空。大块彗星如果完整砸到地表,它的巨大动能会瞬间转化为热,能量甚至是把一颗极冷的彗星升到室温所需能量的一百倍。换句话说,彗星坠落带来的升温效应,会比它原本的低温大上一百倍。
那么,如果不用掉落,而是用某种“魔法起重机”慢慢把彗星放到海里呢?听起来似乎更温柔,但依旧没用。彗星其实没那么“冰”,更多是松散的尘埃和少量冰混在一起,密度很低,结构也脆弱,像沙雕一样一碰就崩。小块彗星会短暂漂浮,最后还是融化碎裂;一整颗彗星连自身重量都撑不住,直接坍塌成一团泥浆。
就算成功放进海洋,海水的温度也只会下降百万分之一度,几乎毫无意义。如果放到陆地上,确实能吸走一点大气的热量,平均降温一两千分之一度,但持续时间短得可怜。
或许有人会想:那我们用成千上万颗彗星呢?理论上,每颗都能让空气凉快一点,如果数量够多,总能压住气温上升吧?很遗憾,彗星还有“隐藏伤害”——它们含有二氧化碳,融化后会释放出来,改变地球的辐射平衡,把热量困在地表。几年后,温室效应累积的热量反而会超过冰带来的冷却,几十年后地球温度继续上升。那点短暂的降温会被几百年的升温彻底抵消,最终的结果跟直接让彗星撞地球没啥两样。
不过,也别太灰心,这个设想倒是能用另一种方式“解决”全球变暖。还记得那个假想中的“彗星起重机”吗?如果把它接上发电机,就能在把彗星缓缓从轨道降到地面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产生能量。
一颗彗星从太空缓降到地面,产生的能量足够全世界用一年。它的二氧化碳排放跟我们目前的能源污染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真有“彗星吊机发电厂”,人类的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几乎能归零。关键不是彗星,而是起重机。
遗憾的是,人类现在根本造不出这样的太空吊机,更不可能在气候危机迫在眉睫的当下实现它。不过,利用轨道能量的构想确实迷人。或许在遥远的未来,我们会遇到某个问题,它的唯一解答,正是一台巨大的“彗星吊机”。

王摸鱼夏款T恤第二波发布,有粉色和无图速干款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