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喝汤能减轻炎症、缓解症状并加快康复。
几代人以来,鸡汤一直是感冒或流感时的“灵魂疗愈”。在许多文化中,热腾腾的汤象征着慰藉,几乎等同于治愈的第一步。
但这碗温暖的汤,真的有科学依据能帮我们从呼吸道感染中恢复吗?
我和同事们为此做了一次系统性回顾,检索了上万条记录,最终找到4项高质量研究,共涉及342名参与者。这些研究测试了不同类型的汤:从传统鸡汤到大麦汤,再到药草蔬菜混合汤。虽然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结果令人振奋。
其中一项研究显示,喝汤的人比不喝的人平均快2.5天痊愈,鼻塞、喉咙痛和疲劳等症状明显减轻。更有意思的是,部分参与者体内与炎症相关的指标也下降了,比如IL-6和TNF-α这两种触发炎症反应的蛋白质水平更低。换句话说,汤似乎能让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平静下来,让症状没那么折磨人。
当然,研究也有缺口。没人去测量喝汤是否能让人少请几天病假,或者减少因感冒住院的概率。这正是未来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汤会有帮助?道理其实很简单。它温热、富含水分和营养,能帮身体保持水合状态。像大蒜、洋葱、生姜、绿叶菜这些常见配料,天然就有抗炎、抗菌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而热汤的蒸汽还能软化黏液,缓解喉咙疼痛,让身体在生病时感到更舒适。
但汤带来的不仅是生理上的缓解,它还承载着情感和文化意义。很多时候,家里的传统食物不只是营养,它是一种关怀和安慰的象征。对父母来说,孩子一感冒,先熬一锅汤,往往比第一时间跑医院更自然。这种代代相传的经验,让人们对这些熟悉的疗法更有信任感,也让病中的不安少了一分。
在医疗系统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这样的家庭疗法或许比想象中重要。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医疗资源紧张、疫情后的心理阴影,都提醒我们:一些轻微的疾病,其实完全可以在家用简单、科学的方式自我管理。哪怕是一条短信提醒——“大多数普通感冒几天就会自愈,不需要找医生”——都能让门诊预约减少21%。
根据英国地方政府协会的数据,全科医生每年要处理5700万例像咳嗽、感冒这样的轻症,耗费国民医疗体系超20亿英镑。如果人们懂得更好地自我照护,医生每天能节省至少一个小时。
鸡汤正好符合这些需求:简单、便宜、安全,还是几乎人人认可的安慰食物。
不过,想让它成为真正有科学依据的疗法,还需要更多研究。未来可以尝试标准化汤的配方,看看鸡汤、大麦汤、蔬菜浓汤的效果是否不同,自制和罐装之间是否有差异。同时,也该测量更贴近生活的结果,比如喝汤的人能否更快回到工作和学校,生病时睡得是否更好,体力和舒适感是否提升。
当然,汤不是药,但它可以和休息、补水、基础药物一起,让生病的人更快恢复。它或许不能根治流感,却能让病程少一点煎熬。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sein 编辑发布。

王摸鱼夏款T恤第二波发布,有粉色和无图速干款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