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衰老并非匀速前行,而可能在44岁和60岁等节点猛然加速,新技术揭示这一秘密。

你有没有早上醒来,突然觉得膝盖酸痛,好像一夜之间变老了?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觉得自己不是慢慢变老,而是时不时被岁月猛推一把。德国耶拿Leibniz衰老研究所的计算生物学教授Steve Hoffmann说:“你会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这就是关键体验。”有趣的是,科学似乎也在点头认可这种直觉。通过研究血液中的蛋白质和DNA标记,科学家们开始怀疑,成年后的衰老并不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是在某些人生节点上陡然跳跃。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过去十年,研究者们开始用分子信号来追踪衰老的节奏。比如,去年斯坦福大学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分析了108名25到75岁成年人的血样,结果发现,人们在44岁和60岁左右会经历衰老的“高峰”。第一次高峰多与脂肪代谢、酒精处理和肌肉功能有关,第二次则与免疫衰退和肌肉问题挂钩。研究共同作者、斯坦福医学院遗传学教授Michael Snyder说,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40多岁的人开始觉得酒不好消化,60多岁时更容易生病。

类似的发现还不止这一处。2019年,一项针对4000多人的血浆研究发现,人在40岁、70岁和80岁时,与衰老相关的蛋白质浓度会突然飙升。而Steve Hoffmann参与的一项小鼠研究也显示,DNA的化学修饰在生命早期到中期,以及中期到晚期会有明显变化,暗示衰老可能分成三个阶段。这些证据让人不禁想象,衰老就像登山,平缓的路段突然变成陡坡。

不过,不是所有专家都认同衰老是短促的爆发。开发了“表观遗传钟”的Steve Horvath认为,衰老速度在童年到青春期是陡峭曲线,20岁后才趋于平稳。他曾在2013年研究中提出,成年后的衰老更像一条直线。还有人提出,也许不同器官的衰老速度并不一致。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Tony Wyss-Coray就说,心脏或大脑可能比其他部位老得更快。这些不同的看法,像是在拼一幅复杂的图画,每块碎片都在诉说衰老的秘密。

无论衰老是阶段性还是突发式,这些分子变化如何影响健康和疾病,还没人能完全说清。但它们已经让人看到了希望。比如,哥伦比亚衰老中心的Allison Aiello教授觉得,这能让我们更了解中年代谢变慢的生物原因。而匹兹堡大学衰老研究所的Aditi Gurkar则认为,将来我们或许能根据年龄段,针对性地调理身体,应对特定的变化。

研究还在起步阶段,Buck衰老研究所的Eric Verdin博士坦言:“这些发现很有趣,但只是初步。”他抛出一堆问题:这些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哪个器官在背后推波助澜?还有,衰老的节奏会不会因人而异,跟性别、生活方式有关?毕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怀孕、创伤,甚至新冠感染,都可能加速生物衰老。

为了搞清楚这些,专家们急切盼望能做长期跟踪研究,观察一个人一生中的变化。Allison Aiello说:“想知道衰老是平稳还是跳跃,最好跟着同一群人,看看他们的生物标记怎么变。”国家衰老研究所的Luigi Ferrucci博士也觉得,现在只是摸到了表层。他希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让人们活得更健康更长久:“与其70岁开始衰退,我们能不能推到75岁,多赚五年好时光?”

衰老的真相,就像藏在血液里的故事,科学家们正一点点揭开它的面纱。未来,也许我们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岁月,而不是被它牵着走。

本文译自 The New York Times,由 BALI 编辑发布。

[ 广告 ]
赞一个 (5)

PREV :
N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