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动脉斑块中微塑料含量高达51倍,远超健康血管。微塑料或改变基因表达,增加心血管风险,亟需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中风患者动脉斑块中微塑料含量超高

微塑料,这个无处不在的微小敌人,正悄然渗入我们的身体。从血液到肺、肝脏,甚至大脑,研究者几乎在每个角落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如今,一项由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领导的新研究,将微塑料与心梗和中风风险联系起来,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

Dr. Ross Clark,一位血管外科医生,带领团队分析了48名患者的颈动脉样本。这些位于颈部的“血液高速公路”负责向大脑供血,却也可能因脂肪斑块堆积而阻塞,引发中风或心梗。研究发现,健康血管壁中虽有微量微塑料,但斑块中的含量令人咋舌:无症状患者的斑块微塑料含量是健康血管的16倍,而经历过中风、轻微中风或视力丧失的患者,斑块中的微塑料竟高达51倍!

“这太震惊了!”Jaime Ross,一位研究微塑料的神经科学家,读到结果后感叹。她在小鼠实验中发现,信号强度仅为三倍就已十分显著,而51倍的差距无疑触目惊心。然而,这些塑料在血管里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答案仍是个谜。

Clark 并非微塑料专家。他的灵感源于同事 Matthew Campen 的发现:人脑中竟含有“一勺”微塑料。这让他好奇:血管系统里的微塑料有多少?它们又在做什么?以往研究表明,动脉斑块含微塑料的人更容易发生心梗或中风,但原因不明。为此,Clark 的团队深入研究,不仅测量了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含量,还观察了斑块中细胞的基因活动。

结果令人担忧。在微塑料含量高的斑块中,免疫细胞关闭了一个与抑制炎症相关的基因,而被认为能稳定斑块、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干细胞也表现出基因表达异常。Clark 推测:“微塑料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些细胞的行为。”他坦言,这只是初步线索,需更多研究来证实。

这项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但 Clark 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将其提交至科学期刊。他强调,追踪人体内微塑料是一门新兴学科,技术尚不完善。团队通过将斑块样本加热至1000多华氏度,蒸发塑料聚合物,分解为可识别的有机分子。然而,斑块中的脂质可能降解为类似聚乙烯的化学物质,干扰测量。Clark 解释:“我们已采取多种措施去除脂质,确保测量的是聚乙烯,但这仍是技术局限。”

微塑料无处不在——塑料袋、汽车零件、甚至日常用品都可能是来源。它们如何影响健康?Ross 认为,微塑料可能在斑块中引发炎症或破坏血管稳定,但具体机制尚待破解。Clark 正在申请资金,计划进一步研究微塑料与血管免疫细胞的交互作用,并扩展到其他血管,甚至通过动物实验探索因果关系。

“说到底,我们对微塑料在人体内的作用知之甚少。”Clark 坦言,“无论在哪里寻找,结论都是:它就在那儿,但它到底做了什么,我们还得继续挖下去。”这项研究像一盏探照灯,照亮了微塑料对心血管健康的潜在威胁,也提醒我们,塑料污染的代价可能远超想象。

本文译自 Business Insider,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