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入眼新疗法:纳米微粒联手激光,有望治疗黄斑变性,挽救视力。

往眼睛里撒金粉?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般的疗法。然而,美国一项针对小鼠的最新研究却揭示了这种看似奇特的方法,或许真的有潜力成为攻克老年性黄斑变性及其他眼疾的一把钥匙。

在全球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人正饱受黄斑变性的困扰,而且年纪越大,患上这种眼疾的风险就越高。我们的视网膜里有个叫做黄斑的区域,那里布满了对光线极为敏感的光感受器细胞,一旦它受到损伤,视野就会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出现更严重的视觉障碍。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治疗手段能够延缓病情的恶化,但遗憾的是,它们都无法让受损的视力真正恢复如初。

来自罗德岛布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 Jiarui Nie 对此充满期待:“这是一种全新的视网膜修复思路,它有潜力帮助那些因视网膜退化而失去视力的人们重见光明,而且妙就妙在,它不需要进行任何复杂的手术,也无需对基因进行改造。”他补充道:“我们坚信,这项技术有望彻底改变我们目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方式。”

听起来不靠谱但真的有效?往眼睛里注射纳米黄金来治疗黄斑变性
这项研究将金纳米粒子与红外光结合起来

那么,这项新疗法具体是如何运作的呢?科学家们使用了精巧绝伦的金纳米颗粒,这些颗粒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上几千倍。它们并非普通的金子,而是被一种特殊的抗体“武装”起来,这些抗体像精确的导航系统,能够引导纳米颗粒找到并附着在特定的眼部细胞上。随后,这些载着“使命”的纳米颗粒会被小心翼翼地注射到我们眼球内部,也就是位于视网膜和晶状体之间、那个充满凝胶状物质的玻璃体腔里。

注射完成之后,好戏才刚刚开始。研究人员会使用一种小型的红外激光装置,隔空照射这些进入眼内的金纳米颗粒。受到激光能量的激发,这些纳米颗粒就会活跃起来,进而刺激特定的眼部细胞,其作用方式就如同我们眼睛里健康的感光细胞接收到光线信号一样。科学家们设想,如果这项技术最终能够成功应用于人类,那么发射激光的装置甚至可以巧妙地集成到一副特制的眼镜中,让治疗变得更加便捷。

这项技术已经在那些被特殊培育出来、患有视网膜疾病的小鼠身上进行了试验。结果令人鼓舞:治疗方法确实有效地帮助这些小鼠恢复了部分视力。当然,要给小鼠进行全面的视力测试并非易事,但实验结果清晰地表明,这些金纳米颗粒确实能够成功‘绕过’那些已经受损的感光细胞,直接刺激下游的视觉通路。

听起来不靠谱但真的有效?往眼睛里注射纳米黄金来治疗黄斑变性
在研究小鼠中观察到视力的改善

Jiarui Nie 进一步解释了实验的积极发现:“我们观察到,这些纳米颗粒可以在小鼠的视网膜里安然无恙地待上好几个月,并没有引发明显的毒副作用。”他还强调:“更重要的是,实验证明了它们确实能够有效地刺激视觉系统产生反应。这一切都为这项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与现有的针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或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的治疗手段相比,这种基于金纳米颗粒的新方法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最显著的一点是它的微创性。患者无需经历复杂的手术,也无需在眼内植入任何大型的设备。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预期,这种新疗法有望覆盖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当然,如同许多在小鼠身上取得成功的医学研究一样,要将这一发现真正应用于人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反复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最终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尽管前路漫漫,但这项研究无疑是迈向未来的重要第一步,为无数眼疾患者点燃了新的希望。

放眼整个眼科研究领域,科学家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探索各种利用前沿科技攻克眼疾的新途径。除了金纳米颗粒疗法,还有研究人员正尝试通过‘重新编程’视网膜内其他类型的细胞,让它们转变功能,去替代那些已经‘罢工’的光感受器细胞。这些日新月异的进展,共同描绘着眼科治疗更加光明的未来。

正如研究人员在发表的论文中所指出的那样:“这项创新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为未来开发基于光热效应的视网膜修复技术,例如集成在可穿戴护目镜中的治疗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后续改进和完善工作。”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