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找一种简单易行又益处多多的锻炼方式?走路无疑是绝佳选择。最近,一项新研究更是锦上添花,它发现,仅仅是在小区里轻快地走上几步,或许就能帮你降低心律不齐找上门的风险。
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研究团队指出,走路的速度可是大有讲究,不同的步速带来的健康效果差异显著。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追踪观察了参与者长达近十四年的时间。他们发现,和那些习惯慢悠悠散步(时速低于3英里)的人相比,保持中等步速(时速3到4英里)的人,出现心律异常的可能性要低上35%。而那些健步如飞、速度超过每小时4英里的人们,这一风险更是大幅下降了43%,效果相当惊人。这里所说的心律问题,涵盖了心房颤动(也就是心跳时快时慢、毫无规律)、心动过速(心跳过快)以及心动过缓(心跳过慢)等多种情况。
格拉斯哥大学的公共卫生科学家 Jill Pell 指出:“这项研究首次深入探究了步行速度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有力地证明了新陈代谢和炎症因子在其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项研究的数据基础相当扎实,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多达42万余名中年人的日常步行速度信息。其中,他们还对超过8万名参与者进行了更精确的步速测量。通过分析这些详细数据,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花费更多时间进行中速或快速行走的人,相比于走路时间最少的人,其心律失常的总体风险降低了高达27%。
研究团队在排除了其他可能影响心律的因素后推断,步行速度之所以能带来这样的保护效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原因在于快走能够积极地影响人体的代谢和炎症反应,比如帮助调节血压、改善身体质量指数等。
正如 Jill Pell 所总结的:“更快地走路有助于降低肥胖和炎症的风险,而这恰恰又能进一步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类观察性研究擅长发现现象之间的关联,但并不能直接证明是“快走”导致了“风险降低”。不过,通过长期跟踪不同习惯(比如走路快慢)的人群,观察他们健康状况的变化(比如是否出现心律失常),这种研究方法依然是流行病学家们做出科学预测的重要依据。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明确揭示了一个强有力的联系:选择一种让身体微微出汗、心跳稍稍加快的步行节奏,确实与更佳的心血管保护效果紧密相关。
Jill Pell 解释道:“这一发现是符合生理学原理的,因为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走得越快的人,通常其与代谢相关的健康指标也越理想。”
有趣的是,研究还提示,对于女性、年龄低于60岁的人群、患有高血压的人、体重并未达到肥胖标准的人,以及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健康问题的人来说,加快走路步伐带来的益处似乎更为显著。
如今,关于步行如何促进健康的证据已是俯拾皆是。比如,有研究显示步行中适当穿插休息可能效果更好,还有研究发现,保持较快的步速甚至有助于延缓身体的生物学衰老进程。
因此,下次当你出门散步时,不妨试着稍微加快一点脚步,感受一下“快走”带来的活力,或许你的心脏也会因此而感谢你。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