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年轻人蒸发型干眼症的早期进展,屏幕使用与压力加剧炎症与眼表损伤,呼吁尽早干预。

干眼症在英国成人中颇为常见,约三分之一的人受其困扰。尽管通常认为干眼症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出现了明显症状。全球范围内,约20%的年轻人报告了干眼问题,尤其在疫情期间,大学生中有高达70.8%的人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而感到眼睛不适。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精神压力、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以及女性性别。一项荷兰的大型研究发现,20至30岁的年轻人干眼症状尤为普遍,男性在此年龄段的患病率甚至更高。巴西一项针对2140名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学生群体的干眼症状比40岁以上人群更为普遍。

这项前瞻性研究招募了50名18至25岁的年轻人,旨在探索蒸发型干眼症的早期发展和一年内的进展。研究不仅关注眼表特征和泪液中的蛋白质与细胞因子,还分析了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参与者完成生活方式与症状问卷后,接受了详细的眼表检查。研究人员用微毛细管收集泪液样本,分析7种分子量在14至230千道尔顿之间的蛋白质;同时用Schirmer试纸条收集泪液,检测10种细胞因子的水平。

研究发现,56%的参与者符合TFOS DEWS II诊断标准的干眼症定义。令人意外的是,无论是否确诊干眼症,48%的参与者至少有一只眼睑的睑板腺损失达25%以上,而超过90%的人至少有一种诊断性眼表异常。一年后,部分参与者的病情有所进展,眼红、睑缘上皮病变和眨眼频率显著增加。泪液分析显示,干眼症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显著上升,而锌-α2-糖蛋白(ZAG)水平下降,且ZAG与多项睑板腺参数呈显著相关性。泪液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均有上调,其中IL-1β与睑板腺功能的相关性尤为突出。

蒸发型干眼症占干眼病例的85%,主要由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研究证实,40%至65%的干眼患者泪液中存在明显炎症。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老年群体,而针对年轻人的蒸发型干眼症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TFOS DEWS II诊断标准的纵向研究。这项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揭示了年轻人干眼症的微妙进展。例如,参与者的眨眼频率增加,伴随眼球和角膜缘红肿,以及水平和矢状睑缘上皮病变加重。这些变化虽细微,却意义重大,提示疾病正在悄然发展。

泪液蛋白分析为寻找干眼症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线索。干眼症患者的白蛋白比例升高,而乳铁蛋白水平下降。ZAG,一种可能参与脂质分解的蛋白,在干眼症患者中略有减少,尽管未达统计显著性,但它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眼表染色、睑板腺丢失和睑脂质量等关键指标呈负相关。研究还发现,干眼症患者的IL-10、IL-1β、IL-8和fractalkine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其中抗炎因子IL-1Ra和促炎因子fractalkine在第二次检查时差异显著。这些发现表明,炎症在干眼症早期病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即使在年轻人中也不例外。

性别差异同样引人注目。女性患干眼症的概率显著高于男性,这与大型流行病学研究一致。第二次检查时,女性参与者的fractalkine、IL-1Ra和IL-12p70水平显著高于男性,而总蛋白浓度较低。隐形眼镜佩戴是比性别更强的风险因素,三分之一的参与者佩戴隐形眼镜,他们占干眼症患者的一半。隐形眼镜与眼表炎症(如矢状睑缘上皮病变和结膜染色)相关,但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关联尚不明确。屏幕使用是另一关键的可改变风险因素,与睑缘上皮病变、睑板腺评分和不完全眨眼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干眼症患者的精神压力水平较高,与sIgA、IL-8和总蛋白浓度的升高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半的参与者在研究期间至少有一只眼睑的睑板腺损失达25%,这颠覆了我们对年轻人睑板腺健康的认知。干眼症患者眨眼频率增加,且常伴不完全眨眼,这与长时间使用屏幕有关。ZAG与睑板腺参数的多次相关性尤其引人关注。首次检查时,ZAG水平低或不可检测的参与者,上下睑板腺综合评分显著更高,提示更严重的腺体丢失。这表明ZAG可能在泪液脂质代谢中发挥作用,或可作为蒸发型干眼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揭示了身体维持平衡的努力。抗炎因子IL-1Ra和IL-10在干眼症患者中上调,提示存在负反馈机制,以抑制过度炎症。IL-1Ra通过与IL-1β竞争受体结合,抑制可能导致严重炎症的信号通路。IL-10则通过抑制单核细胞等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缓解慢性炎症。IL-10在90%以上的参与者中均有表达,干眼症患者的平均浓度显著更高,且与泪膜破裂时间、睑缘上皮病变和角膜染色呈负相关。这些发现支持IL-10在慢性炎症中平衡激活与抑制的关键作用。

研究还发现,干眼症与非干眼症患者的眼表症状和体征存在显著重叠。超过80%的非干眼症参与者在研究期间至少有一种眼表疾病体征,甚至在无症状时,90%以上的参与者也有至少一种诊断性体征。这与一项针对7至17岁健康儿童的研究一致,该研究发现每名儿童至少有一种干眼症体征,三分之一被确诊为干眼症。这提示,单一体征不足以判断泪膜平衡的丧失,需全面筛查以准确诊断。

IL-6和IL-8等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在首次检查时与角膜和结膜染色相关,第二次检查时,IL-6与眼球和角膜缘红肿呈强正相关,凸显炎症在干眼症中的作用。IL-1β的浓度与睑脂质量、腺体表达性和上睑板腺评分正相关,表明其在睑板腺功能障碍中的重要性。尽管MMP-9未能在干眼症与非干眼症间区分,但IL-6和IL-8与MMP-9的反复相关性支持炎症在干眼症早期病理中的作用。

研究揭示了年轻人干眼症的微妙进展,四名参与者在一年后被归入干眼症组,其中三人因症状加重伴随诊断性体征。除了眼表红肿、睑缘上皮病变和眨眼频率增加外,泪液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未见显著变化。这提示,干眼症的进展可能首先表现为临床体征,而非分子水平的剧变。

无论是否确诊干眼症,年轻人都可能出现眼表疾病体征,且睑板腺丢失率惊人,到25岁时至少达25%。白蛋白、ZAG和IL-1β的显著调控凸显其在蒸发型干眼症中的作用。监测ZAG、脂质运载蛋白、乳铁蛋白、白蛋白和溶菌酶等关键泪液蛋白的动态变化,可为干眼症的诊断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炎症不仅是中重度干眼症或老年患者的问题,在年轻人中同样是早期发展的关键标志。IL-1Ra和IL-10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免疫系统为维持眼表稳定而做出的努力,或可作为早期干眼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这项研究强调,年轻人应尽早接受有关干眼症可改变风险因素的全面指导,无论是否有症状。屏幕时间、隐形眼镜佩戴和精神压力作为主要风险因素,需引起足够重视。早期识别和干预不仅能改善生活质量,还具有经济意义。干眼症的悄然进展提醒我们,健康的双眸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用心呵护。

本文译自 ScienceDirect,由 BALI 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