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滑翔伞手Peng Yujiang高空奇遇视频席卷网络,却因疑似AI造假被NBC等媒体撤下,引发真实性争议与媒体鉴别难题。

几天前,一段惊心动魄的视频席卷全球:55岁的中国滑翔伞手Peng Yujiang被“云吸”卷至8500米高空,冰霜覆盖面庞,衣物僵硬,眼神迷茫。视频最初在抖音平台爆红,随后被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授权传播,BBC、CNN、《卫报》等全球媒体纷纷转载,短短17小时内,单《卫报》版本就收获30万次观看。然而,这段看似真实的冒险故事很快蒙上阴影——NBC新闻率先撤下视频,称其部分片段疑似人工智能生成。

作为一名滑翔伞爱好者,我(原文作者)18年来一直关注这项运动,也紧跟AI技术的发展。但即便如此,我也无法断定这段视频的真伪。视频中有三段场景,其中一段明显是假的:镜头以无人机视角移动,头盔从黑色变为白色,画面扭曲得像是低质量AI生成。更奇怪的是,这段假场景中,Peng使用的是坐式吊带,双腿清晰可见,而其他场景中他用的是包裹式吊带。这种装备差异让人怀疑,视频是否拼凑了不同时间的片段。

最近爆红的中国滑翔伞视频,疑似AI造假

其他两段场景似乎更可信,可能用360度相机和自拍杆拍摄,这是滑翔伞视频的常见配置。但疑问依然存在。比如,镜头如何在Peng双手不动的情况下完成环绕或拉远?是数字变焦效果,还是另有玄机?更奇怪的是,视频中一切都结满厚冰,唯独相机镜头和手机屏幕清澈如初,毫无霜冻痕迹。这在极端高空环境下几乎不可思议——即便飞机舷窗能保持无冰,普通相机镜头也难做到。

最近爆红的中国滑翔伞视频,疑似AI造假
最近爆红的中国滑翔伞视频,疑似AI造假

装备细节进一步加深了疑虑。一段场景中,Peng的手机屏幕闪亮,另一段则多了个塑料充电宝。吊带连接件也不一样:一处是闪亮的金属扣,另一处是橙色织带。这些线索表明,两段“真实”场景并非同期拍摄。YouTube上最早的视频来自四天前,发布者疑似Peng使用的保暖手套制造商。这不禁让人猜测:整件事是否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

尽管媒体报道称Peng“意外”被卷入云层,但这显然是一次周密计划的飞行。滑翔伞手通常使用轻便电子高度计,而Peng却带了个笨重的机械高度计,像是为破纪录特意准备。有人质疑,普通人怎能在如此高空保持清醒?但想想 sherpa 能在珠峰无氧攀登,Peng若有类似适应能力,坐在吊带中达到同等高度并非不可能。

视频的传播路径更耐人寻味。最早的抖音版本被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分销商授权后,迅速席卷全球。但NBC发现,视频被裁剪过,删除了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旗下AI工具“豆包”的标识。这引发了更大争议:为何要插入AI生成的片段?是为了吸引眼球,还是掩盖某些不足?NBC尝试联系Peng的社交账号,未获回应。BBC和CNN随后也撤下视频,承认正在调查其真实性。

这场风波暴露了媒体在AI时代面临的困境。当前AI生成的内容虽有破绽,但已足以瞒过主流媒体。试想,一年后AI视频技术更成熟,辨别真伪将变得多么困难?正如NBC声明:“我们确认部分视频由AI生成,已移除并继续核实故事真实性。”《卫报》和CNN也纷纷更新报道,承认部分片段存疑。

Peng的冒险或许真实,但他为何将旧片段与AI生成内容混杂?是个人行为,还是背后有赞助商推动?这些问题尚无答案。但这场风波提醒我们,AI技术的飞速进步正在挑战新闻行业的底线。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从未如此模糊,而媒体的公信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本文译自 hyperknot,由 BALI 编辑发布。


王摸鱼夏款T恤第二波发布,有粉色和无图速干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