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减肥药Ozempic等或改变大脑,增加抑郁风险。新研究警示需关注潜在副作用,尤其对特定人群。
风靡全球的减肥“神药”,如Ozempic和Wegovy,在帮助人们甩掉赘肉方面效果显著,但光鲜之下是否潜藏着长期的阴影?一项最新研究敲响了警钟:这类药物或许会引发与抑郁情绪相关的大脑变化。
原来,Ozempic和Wegovy都属于一类被称为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物。它们的运作原理,是模仿我们身体内天然存在于大脑、肠道和胰腺中的GLP-1激素。这种天然激素本身就扮演着调节血糖和控制食欲的重要角色,而这些药物正是模拟了它的功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科学界早已发现,这类GLP-1药物还会影响大脑中与“快乐因子”多巴胺密切相关的区域。多巴胺正是我们感受愉悦和获得奖赏感的关键神经递质。基于这一点,除了用于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研究者们甚至已经在探索将它们用于对抗酒精及药物成瘾的可能性。
而这篇新鲜出炉的研究论文,则是由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带来的。他们发现,GLP-1药物对多巴胺系统的干扰,可能与抑郁情绪甚至自杀念头的产生有关联,尤其是在那些天生多巴胺功能就偏低(即存在所谓的“低多巴胺能症”遗传倾向)的人群中,这种潜在风险或许更高。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Mark Gold强调:“这篇论文提供了关键证据,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GLP-1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现状。”他进一步呼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及其他监管机构,在制定药物标签说明和监控策略时,应严肃对待我们的研究结果。”
当然,在急于下定论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这项研究的方法学特点。它主要依赖于复杂的计算机模型分析,并未涉及直接的实验室测试或人体临床试验。研究人员是通过分析GLP-1类药物可能影响的、且已知与抑郁及自杀风险相关的遗传通路,来推导出上述关联的。
具体来说,研究聚焦于一系列特定基因的活动,例如DRD3、BDNF、CREB1、CRH、IL6和DPP4等。这些基因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们同时满足两个关键特征:一方面,它们与大脑内的多巴胺信号传递以及情绪调节紧密相关;另一方面,现有的知识表明,GLP-1类药物确实有可能干预这些基因的正常运作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首次有人将GLP-1药物与这类精神健康风险联系起来。事实上,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早已启动调查程序,正在核查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中,是否确实存在自杀和自残念头增加的风险。这项调查的起因,正是源于冰岛医疗专业人士提交的相关病例报告。
就在今年(2024年),一项针对GLP-1药物副作用的文献回顾研究也显示,在报告的不良事件中,约有1.2%属于精神方面的问题。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报告,紧随其后的是焦虑情绪和自杀念头。
必须强调的是,目前关于这一联系的研究尚处在非常初期的阶段,我们绝不能因此草率地否定GLP-1药物的价值。然而,考虑到个体之间在基因构成、生活环境乃至对药物反应上存在的巨大差异,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药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
毕竟,这些GLP-1药物作为治疗手段,历史还相对短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正在一点一滴地揭示长期使用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既包括它们抑制食欲、带来心血管益处等积极方面,也必然涵盖潜在的风险。
哈佛大学的精神病学家Igor Elman也表达了类似的审慎观点:“尽管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在治疗成瘾及行为相关障碍方面展现出潜力,但我们对其可能带来的伤害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他补充道:“这项研究的目的,并非要浇灭人们对这类药物的希望,而是希望在临床应用,尤其是在可能存在的过度处方现象中,增加一层审慎的考量和必要的预防。”
本文译自 ScienceAlert,由 BALI 编辑发布。
数据加载中...BIU...BIU...BIU...